一、开场介绍
会议时间: 2025年(具体日期未提及)
主持人说明:
富国银行分析师Tiago Fauth主持,聚焦产品管线进展与商业执行情况。
管理层发言摘要:
Neil Kumar(CEO):感谢主办方,强调ADH1项目进展;
Ananth Sridhar(COO):详细解读ADH1二期至三期的转化策略与临床数据。
二、财务业绩分析
关键驱动因素
TRUBY商业化进展:初治患者份额持续增长,8月处方量达3,750例;
收入稳定性:Q2毛净比趋于稳态(30-40%范围),合规率约80%。
三、业务运营情况
核心管线进展
ADH1项目:
三期研究扩展至全球25个中心,方案与二期一致;
患者识别:新ICD10代码推动诊断率提升,预计患病率1/2.5万。
418项目(LGMD2i):
三期研究基于生物标志物(糖基化α-肌营养不良蛋白)申请加速批准;
功能终点趋势支持长期获益。
TRUBY商业化:
支付方策略以平等获取为主,定价低于竞品10%;
住院数据优势(30个月降低50%)。
四、未来展望及规划
短期目标
ADH1三期数据读取与监管提交;
TRUBY持续扩大初治患者覆盖。
中长期战略
推动罕见病领域诊断率提升(参考ATTR与XLH案例);
开发口服疗法差异化优势(如Infogratinib)。
五、问答环节要点
ADH1项目:
问:PTH替代疗法的局限性?
答:无法解决尿钙问题,生物节律模拟需泵给药。
TRUBY竞争:
问:仿制药早于预期的风险?
答:Form 1专利保护强,Windowquil停用进一步阻断仿制路径。
Infogratinib安全性:
问:高磷血症担忧?
答:1-2级事件临床意义有限,口服给药为关键优势。
六、总结发言
管理层强调:
罕见病管线以生物标志物驱动开发策略;
TRUBY商业化聚焦初治患者与长期价值;
专利保护与临床差异化构建竞争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