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Cathie Wood的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管理的ETF买入了大约250,471股Coinbase、266,488股DraftKings和120万股skillz股票。Ark的ETF还买入了98,315份腾讯ADR,43,593份拼多多ADR和11,037份小牛电动ADR.Ark的ETF卖出401,748股Square股票,7,200股Paypal股票,69,112股Roku股票和4,700股英伟达股票。
在生鲜行业的牌桌上,两家巨头握手言和。4月22日,每日优鲜宣布与京东到家达成合作,同时还将通过“物竞天择”项目同步上线京东。而就在数天前,每日优鲜还被传出秘密递交招股书的消息。前置仓模式终于从生鲜赛道中冲出重围,但却难以估摸路在何方。无论如何,从骑手端降低成本,到用户端拉升订单频次,尽可能争取盈利空间的最大化,成为每日优鲜急需交出的上市成绩单,而京东到家通过合作不仅能再扩供应渠道,也能新添业务营收。不过,巨头合作总有微妙地带,除了磨合业务,还考验着双方在利益分配上的统筹协调。
好未来2021财年净收入近45亿美元 同比增长37.3%
4月22日,好未来公布了截至2021年2月28日的2021财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经审计财务报告。财报显示,2021财年,公司实现净收入44.958亿美元,同比增长37.3%;归属于公司的净亏损为1.16亿美元,与2020财年净亏损1.102亿美元基本持平。
亿邦国际因虚假宣传遭到集体诉讼 被做空机构狙击负面缠身
据Coindesk报道,近日比特币矿机生产商亿邦国际(NASDAQ:EBON)因涉嫌在其财务和商业活动方面误导投资者被提起集体诉讼。原告Konstantin Zeva代表自己和其他人在美国新泽西州地方法院提起集体诉讼,要求亿邦赔偿损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月 6 日,亿邦国际遭到做空机构兴登堡研究(Hindenburg)做空,做空报告中提到,亿邦国际股份增发套现、挪用公款、矿机销量作假、虚构交易量、IPO前因“银豆网”P2P 暴雷负面缠身等“罪状”。该做空报告一出,亿邦国际盘前一度下跌超过 20%;截至今日发稿,亿邦国际股价暂报4.28美元,已跌破发行价5.23美元,距离今年以来的高点13.70美元,已经跌去68.76%。
网购图书增三成 拼多多5000万补贴名著 每本最低2块5
下沉市场正成为线上图书消费的中坚力量。4月20日,拼多多发布《2020多多阅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平台大数据分析,展示了线上图书消费的新趋势。报告显示,2020年度,消费者在拼多多上的图书订单量增速超过189%。其中,广东、山东、河南等人口大省拼单量占据全国前三名,而新疆、西藏等大西北地区“拼书”增速最快。同时,来自农村地区的图书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180%。
名创优品再陷抄袭风波 315后曾顶风作案窃取顾客隐私被立案调查
被曝出偷拍人脸数据后刚满一个月,知名零售连锁品牌“名创优品”再因涉抄袭上热搜。而事实上,名创优品近年已多次卷入抄袭风波,涉知识产权诉争不断。此外,其产品质量问题也频遭诟病。日前,设计师@李棟00在微博上反映,自己去年8月份设计的图案作品,被名创优品印在了一款帽子产品上,但并未经过自己允许。设计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图案版权属于他一人,并未授权给任何品牌。”名创优品官博运营人员向该设计师表示,他们正在调查了解这个事情。事件在微博上迅速发酵登上微博热搜,截至22日,“名创优品被设计师举报抄袭”的微博话题已获2.4亿次阅读、超7000人参与讨论。网友纷纷对名创优品涉嫌抄袭行为进行谴责,有网友评论称“名创很多都是抄袭啊”,目前该评论已获近3万次点赞。
大行评级:
中信建投:中国人寿净一季度利润同比增50%以上 投资收益贡献明显
中国人寿2021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较2020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约人民币94.00亿元到人民币128.18亿元,同比增长约55%至75%。中信建投指出,公司一季度利润增长超预期,投资管理体系持续优化效果显著,但纵观全年权益市场波动仍有较大不确定性;负债端在高基数、市场竞争加剧、新老重疾产品切换等多重压力下,预期新单保费及NBV在一季度出现负增长,全年仍坚持业务节奏和定力、持续做代理人队伍的优化升级。预期公司2021年每股内含价值约为42.95元,对应当前估值为0.72倍PEV,处于历史估值中枢以下,维持“买入”评级。
知乎有点“贪” 什么都想做但什么都做不精
3月26日纽交所挂牌的知乎(ZH.US),行将IPO满月。一个月里,股价走势围绕9.5美元发行价有上有下,颇为佛系。与股价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舆论场中,关于知乎商业化的话题,一直热络不断。平心而论,知乎是中国上市公司里极为特殊的一家,作为中国最大得在线问答社区,它的内容质量,指向的是国民精神质量。如果一切顺利,若干年后回看,它甚至可能客观构成我国的“精神GDP”指数。就是这样一家独特的存在,因为成长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借助了多重“资本杠杆”(从它当前极为分散的股权结构可见一斑),使得它最终还是要通过IPO形式使股东利益最大化。这本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一旦成为上市公司,赚钱——甚至是赚大钱就成了它的天然义务,进而难免会对初心形成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