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硅都包头政企共商破局:过剩寒冬中的火把与风向标

用户头像
大全新能源(DQ)
   

(来源:光伏见闻)

光伏行业深陷产能过剩与价格战泥沼之际,一场关键对话在“世界绿色硅都”包头展开。8月11日,包头市委书记陈之常、市长孟庆维与美科股份、大全新能源通威高纯晶硅、双良、弘元、晶澳等十家光伏巨头的掌舵人围坐一堂,直面产业寒冬。

empty

包头,这座多晶硅产能冠绝全国的城市,占据2024年全国总产能40%以上,高达57万吨。其雄心指向2025年——产能目标突破100万吨,剑指支撑全球30%以上的光伏装机需求。资源禀赋驱动下,包头已汇聚40余家晶硅光伏企业,串联起从工业硅到组件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球光伏版图上无法忽视的重镇。

empty

然而,此刻的巅峰高度,却与行业低谷形成强烈反差。上游多晶硅环节的过度扩张,被公认为全行业价格战与产能过剩的核心症结。恳谈会召开仅10天前,工信部一纸通知为产业前景增添了关键变量——《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横空出世,全国41家企业被纳入监察视野。

empty

empty

耐人寻味的是,与会10家包头巨头,多数赫然在列。内蒙古被监察的10家企业中,包头占据压倒性多数席位,包括内蒙古鑫元硅材料、弘元能源科技、内蒙古大全新能源等核心企业。这份工信部首次单独针对多晶硅行业下发的节能监察指令,被业内解读为规范行业、构建严格能耗约束基础的关键一步。

国元证券分析直指要害:节能监察及配套政策将成为加速落后产能淘汰的催化剂。单位电耗超过60kWh/kg的产能或将直接关停,高成本产能亦难逃退出命运。行业洗牌,已在政策驱动下步入深水区。

值此敏感时刻,包头的政商恳谈会释放出强烈信号:地方政府选择与产业巨头站在一起,直面调整阵痛。市委书记陈之常明确呼吁企业“坚定发展信心”,理性看待“行业周期性调整”,强调政府将“梳理完善支持政策”,推动企地合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雪中送炭的姿态,更是对产业长期价值的背书。

包头的光伏困局,实则是中国光伏产业在狂飙突进后必经的淬炼缩影。当政策之手开始精准发力淘汰落后产能,地方政府的务实支持与龙头企业的战略定力,成为穿越寒冬的关键火种。

这场恳谈会,既是地方产业政策的温度计,也是全国产能优化的风向标。当“世界硅都”的核心玩家与城市治理者携手梳理前路,中国光伏产业的结构性调整与重生曙光,或许正从包头的会议室里悄然孕育。

来源:新浪财经

为提升阅读体验,雪球对本页面进行了排版优化

风险提示:用户发表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雪球的立场无关。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