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场介绍
主持人介绍会议时间与目的: 会议由Brian Skorney(Robert W. Baird & Co., Inc.高级生物技术分析师)主持,为炉边谈话形式,目的是与Kite首席执行官Cindy Perettie讨论Kite在细胞疗法领域的发展、产品管线、商业化进展等。
管理层发言摘要:
Cindy Perettie回顾了吉利德对Kite的战略性投资支持,强调Kite在细胞疗法领域的全球制造能力建设及业务多元化布局(肿瘤学、潜在自身免疫领域);
重点提及细胞疗法业务从学术中心向社区和门诊环境扩展,以提高患者可及性;
介绍了产品管线进展,包括2026年潜在上市的Anita Cel(多发性骨髓瘤领域)、下一代CAR-T产品、In vivo疗法(收购Interius)及实体瘤研究等。
二、财务业绩分析
核心财务数据
暂无信息
关键驱动因素
暂无信息
三、业务运营情况
分业务线表现
细胞疗法商业化: 现有产品Yescarta和Tecartis已上市,通过扩展至社区和门诊环境提高患者可及性,ASCO数据显示住院与门诊治疗结果相似;
产品管线进展: Anita Cel(多发性骨髓瘤)处于后期阶段,2026年潜在上市,具有差异化安全性(无迟发性神经毒性、肠炎);下一代CAR-T(双顺反子363、753等)采用双抗原靶向和双共刺激域,推进至临床阶段;In vivo疗法(收购Interius)采用模块化病毒载体,无需淋巴耗竭,制造成本低。
市场拓展
扩大治疗中心至社区和门诊,降低患者治疗负担(如FDA取消CD19 CAR-T的REMS要求,将30天住院 proximity要求缩短至2周,驾驶限制从8周缩短至2周);
推进产品在自身免疫领域的应用,研究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适应症。
研发投入与成果
实体瘤领域: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展GBM(胶质母细胞瘤)研究,显示70%患者有应答,正在优化结构以延长脑部停留时间;
下一代CAR-T:采用Fit CAR技术,实现3天制造、低剂量治疗,安全性适合门诊。
运营效率
全球制造能力提升,2026年计划实现每年24,000种疗法的生产能力,支持Anita Cel等产品上市。
四、未来展望及规划
短期目标(2026年)
潜在推出Anita Cel,进入多发性骨髓瘤四线及以上市场,计划随后推进二线和前线研究;
完成下一代淋巴瘤CAR-T产品的选择(2025年下半年),推进临床开发。
中长期战略
扩展细胞疗法至自身免疫领域,研究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适应症;
发展In vivo疗法,利用Interius的模块化载体技术,实现无需淋巴耗竭、现成可用的治疗,降低成本并扩大患者可及性;
持续推进实体瘤研究,优化GBM等适应症的治疗方案。
五、问答环节要点
收购Interius的原因: In vivo疗法数据显示深度应答和持久性,模块化病毒载体技术可降低成本、实现现成交付,无需淋巴耗竭,适用于血液学和自身免疫领域。
Anita Cel的差异化优势: 无迟发性神经毒性和肠炎,18个月OS达66%,PFS达66%,制造周转时间与现有产品一致,2026年产能充足(24,000疗法/年)。
监管策略: 与FDA保持建设性沟通,Anita Cel上市申请计划未披露,但目标2026年推出。
自身免疫领域布局: 双抗原CAR-T(CD19/CD20)针对B细胞相关疾病,已启动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一期研究。
六、总结发言
管理层强调Kite拥有多元化的细胞疗法portfolio,包括自体疗法(Yescarta、Anita Cel)、下一代CAR-T、In vivo疗法和实体瘤研究;
未来将持续推进产品上市、扩展适应症、提升制造能力,致力于为全球更多患者提供创新细胞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