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场介绍
会议时间: 2025年第二季度
主持人说明:
Karen Tiao(投资者关系主管)介绍会议流程,强调前瞻性声明风险及财务数据未经审计的性质;
提醒参会者可通过邮件或官网获取财报文件。
管理层发言摘要:
Jordan Wu(CEO):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和新台币升值对业务造成压力,但毛利率超预期;
Jessica Pan(CFO):Q2收入2.148亿美元(环比-0.2%),毛利率31.2%,摊薄每股收益9.5美分。
二、财务业绩分析
核心财务数据
Q2收入:2.148亿美元(环比-0.2%,优于指引中点);
毛利率:31.2%(超指引约31%);
运营利润:1810万美元(利润率8.4%);
现金储备:3.328亿美元(环比增长主要因正现金流5050万美元)。
关键驱动因素
收入结构:汽车驱动芯片占50%,非驱动产品增长14.7%;
成本压力:新台币升值导致运营费用环比增6.9%;
库存管理:连续10季度下降后Q2库存略增至1.346亿美元,仍处健康水平。
三、业务运营情况
分业务线表现
大尺寸驱动IC:收入2490万美元(环比-0.6%),TV芯片表现优于预期;
中小尺寸驱动IC:收入1.445亿美元(环比-4.0%),汽车TDDI市占率超50%;
非驱动业务:TCOM技术设计中标超200个,12%收入来自汽车领域。
技术突破
智能眼镜:集成超低功耗AI、微显示和纳米光学三项核心技术;
CPO(共封装光学):与Folc合作开发硅光子技术,目标2026年量产。
市场拓展
汽车OLED:与中日韩面板商合作,预计2027年加速增长;
新兴应用:手掌静脉识别模块获智能门锁厂商采用,计划2026年量产。
四、未来展望及规划
短期目标(Q3 2025)
收入预期环比下降12%-17%,毛利率约30%;
因员工奖金集中计提,预计每股亏损2-4美分。
中长期战略
汽车显示IC:巩固TDDI和OLED技术领导地位;
AI与AR:扩大智能眼镜、CPO等高增长领域投入;
供应链:加速晶圆厂地理多元化以应对地缘风险。
五、问答环节要点
CPO进展
问:量产时间表及技术迭代计划?
答:2026年量产首代产品,正开发多代技术,长期年收入潜力超1亿美元。
Q3亏损原因
问:为何指引亏损?
答:主因员工奖金集中计提(820万美元),剔除后可实现小幅盈利。
关税影响
问:美国新关税政策的影响?
答:仅2%产品直接出口美国,主要通过面板商间接销售,影响有限。
六、总结发言
管理层强调将持续投资高壁垒技术(如CPO、智能眼镜);
重申汽车显示IC的长期领导地位,2027年OLED业务将成新增长点;
维持严格的费用控制和库存管理策略应对宏观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