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场介绍
会议时间: 2025年第二季度
主持人说明:
介绍会议目的,强调非GAAP指标使用及安全港声明;
宣布管理层变动:Niccolo de Masi接任董事长,原董事长Peter Chapman退休。
管理层发言摘要:
Niccolo de Masi(CEO):强调IonQ在量子计算与网络领域的领导地位,完成LightSync收购并推进Oxford Ionics收购计划;
宣布与日本AIST、韩国KISTI及美国EPB的战略合作,展示量子计算在药物开发(20倍加速)和能源优化中的应用。
二、财务业绩分析
核心财务数据
Q2收入:2070万美元(超指引上限15%);
调整后EBITDA亏损:3650万美元(去年同期亏损2370万美元);
研发费用:1.034亿美元(同比增长231%);
现金储备:6.568亿美元(7月完成10亿美元股权融资后增至16亿美元)。
关键驱动因素
收入增长由加速交付客户项目驱动;
费用增长主要来自研发投入、人才激励及收购整合;
预计全年收入指引上调至8200万-1亿美元。
三、业务运营情况
技术里程碑
发布全球领先量子计算路线图:2027年实现800逻辑量子比特,2030年达80,000;
完成Capella收购,布局太空量子通信与传感;
量子密钥分发(QKD)产品获韩国国家安全认证。
商业化进展
量子网络解决方案被政府、金融机构及电信公司采用;
全球合作扩展至日、韩、美三国。
研发投入
聚焦离子阱芯片密度提升(目标单芯片1000万离子阱);
开发光子互连技术以实现模块化量子处理器集群。
四、未来展望及规划
短期目标(2025年)
完成Oxford Ionics收购,整合其芯片级离子阱技术;
扩大卫星星座部署,推进太空量子网络;
加速金融、制药等垂直领域应用落地。
中长期战略
构建"量子互联网"生态,连接计算、传感与通信;
通过单位经济优势(成本低1-2个数量级)巩固市场领导地位;
探索百万级逻辑量子比特的潜在应用。
五、问答环节要点
技术整合
问:Oxford Ionics技术如何增强路线图?
答:其芯片级离子阱可提升门速度与并行性,预计2027年实现协同效应。
商业化路径
问:非计算业务(如QKD)收入占比?
答:项目多具混合属性(如AFRL项目含计算与网络),未单独披露比例。
竞争壁垒
管理层强调"全栈能力"(计算+网络+太空)构建护城河;
通过专利组合(超1000项)保护技术优势。
六、总结发言
CEO总结四大核心进展:
收购加速技术路线图;
吸引顶尖人才(如CMO回归);
完成行业最大规模融资;
全球化合作网络扩张;
重申量子技术对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承诺持续投资应用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