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金貔貅·2025第六届银保合作与发展论坛
侯喆强调,随着银保业务不断走向深度合作,银行一线团队对保险产品的理解已从传统储蓄型向更具综合金融属性的方向转变。
2025年9月12日,金貔貅·2025第六届银保合作与发展论坛暨银保系列奖项颁奖典礼在中国·北京京都信苑酒店成功举办。由易趣财经传媒、《金融理财》杂志社、《险企高参》主办,由中国太平洋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富德生命人寿、瑞众人寿、中信保诚人寿、中银三星人寿、和谐健康保险、利安人寿以及女娲神记特别支持赞助。
本届论坛以“价值向新,共启未来”为主题。围绕险企与银行深化合作、产品生态搭建、年轻客群需求升级等一系列主题进行,旨在搭建一个行业监管、专家学者、银保机构等多角色参与的交流合作平台。同时,备受业界翘首以待的2025第十六届“金貔貅奖”银保渠道金牌榜同步新鲜出炉。论坛现场共颁发银保渠道大奖 40 余个,授予银保合作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率环境持续下行、企业经营与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也发生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银保合作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与模式重构。
论坛下午圆桌论坛环节,浦发银行北京分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副总经理侯喆结合实践经验和市场观察,围绕银保合作新趋势、产品结构演变等议题,深入分析了银保业务转型成效与未来发展方向。
价值驱动转型见成效
一线团队注重保险产品综合金融属性
侯喆指出,自“报行合一”全面推行两年以来,银保渠道底层逻辑已发生根本性转变,费率驱动模式逐渐退出主流,取而代之的是以客户需求和长期价值为核心的发展新路径。
同时,据侯喆介绍,“报行合一”转型初期确实对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带来一定压力,浦发银行北京分行亦如是。但随着利率环境与市场预期变化,2025年开年以来,浦发北京分行银保业务实现显著增长:其中,代销保险规模同比去年翻番,中收同比提升75%,大单占比与百万期交笔数也实现成倍提升。
侯喆指出,上述积极变化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因素——
首先,宏观经济与利率环境整体利好保险配置。侯喆表示,当前利率环境处于低位运行阶段,企业经营面临不确定性,客户风险承受能力有所降低,促使更多高净值客户将保险资产视为财富“压舱石”。安全性、稳健性成为当前客户资产配置的首选原则,保险产品的长期价值获得普遍认可。
其次,银行一线团队专业能力大幅增强。侯喆强调,随着银保业务不断走向深度合作,银行一线团队对保险产品的理解已从传统储蓄型向更具综合金融属性的方向转变。理财经理更加关注保险的非金融功能,如风险隔离、传承规划等,这对团队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浦发北京分行通过加强培训与赋能机制,显著提高了营销团队的专业能力与服务效率。
此外,浦发北分今年重点推行“保障传承一体化”服务模式,也成为业务突破的关键动力。侯喆认为,随着二代传承需求在高净值客户中日益凸显,该行通过搭建系统性传承架构,将保险作为必备工具嵌入整体方案中,从而有效提升了大额保单的成交比例与客户满意度。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健康、养老险成银保渠道新增长点
谈及银保渠道产品结构现状与发展趋势,侯喆表示,从银行端销售实践来看,增额终身寿等具有类理财属性的保险产品依然占据主流。在利率下行和资本市场波动背景下,客户对长期锁定利率、兼顾安全与收益的产品需求持续旺盛。
侯喆进一步指出,面对大量定期存款到期及理财市场净值化转型,增额终身寿及分红型产品依然具备广阔市场空间。与此同时,健康险、养老年金等保障类产品也正在迅速崛起。
侯喆特别提到,从客户需求端来看,健康险已成为家庭风险防范的核心配置。无论是医保通胀、带病生存期延长,还是大众健康管理意识提升,都推动健康险从附加保障转向必要配置。她希望未来银保渠道能进一步丰富此类产品供给,包括百万医疗险、特病险、特药险等目前个险渠道主流产品。
养老险领域同样迎来发展机遇。侯喆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长寿风险凸显,客户对养老规划的需求正在变得愈发迫切。养老年金等长期储备类产品在未来银保合作中具备极大潜力,应成为渠道发力重点之一。
侯喆最后总结道,银保渠道应当立足客户需求变化,不断优化产品供给结构,通过提供涵盖寿险、健康险、养老险等多品类产品,构建完整的保险服务生态,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的保障需求,实现银保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险企高参
责任编辑:王馨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