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5年9月,券商执业分析师已超过6000人,今年新增400余人,创下历史新高,这源于大券商内生培养与中小券商的外部引进。与此同时,受“公募降佣”落地影响,2025年上半年分仓佣金合计约43.7亿–44.6亿元,同比下降约35%,头部机构亦难独善其身,包括中信证券(600030)在内的多数头部券商分仓佣金同比下滑三成左右,个别券商下滑幅度更大。
在供给侧扩容与收入端收缩的矛盾下,以团队规模与行业覆盖广度取胜的旧逻辑,似乎难以支撑以“佣金分仓”为主的既有变现路径。
费率下调与支付范围收紧
分仓佣金的下滑,最主要原因并非行情的周期性回落,而是制度性降费的结果。
2024年7月1日,《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实施,包括:一是降低股票交易佣金费率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二是严格限定佣金可支付的服务范围。其中,被动指数类产品不得以佣金支付研究等服务,主动管理产品若以佣金支付研究服务,也需符合比例上限与合规披露要求。结果是,基金公司在同等成交规模下支付的总佣金减少,可用于按服务质量分配给券商的“分仓佣金”也随之变少。
上述规定同时改变了研究服务的签约与管理方式。多数基金公司将与券商的研究合作统一纳入主协议管理,服务项目、交付标准、合规留痕与评估周期被写入条款,减少了过去以席位与交易渠道为主的分配因素。对券商研究所而言,收入结算更依赖已签约、可核验的研究交付,而非交易端的临时性安排。
这导致的结果是,虽然券商分析师人数增加,且上半年基金股票成交的活跃度也在提高,但行业平均佣金率明显下行,分仓佣金总量同比下降逾三成。这一“量增价降”的组合,直接导致券商研究所业务收入承压:即便覆盖行业与团队人数继续扩张,来自公募侧的分仓来源仍出现缩减。
头部收缩、黑马逆袭,人才流动加速
在分仓佣金下滑的背景下,券商研究所业务呈现出版图重排的趋势。
相比于头部证券分仓佣金的普遍下行、整体承压,华源证券、华福证券等中小证券的分仓佣金却在低基数上大幅增长。另外,人才也从头部逐渐向中小券商&买方迁移,据统计,上半年有超过200名分析师更换机构,头部分析师呈净流出,而中小券商则借机补强新能源、AI、硬科技等赛道。另外,不少头部券商压预算10%–15%、奖金下调40%,基础岗位进一步收缩。
可见,在制度降佣后,卖方研究的“强品牌+强分发”红利被折现,而“贴业务、产研化、能穿透到客户收益”的团队,哪怕基数小,也有机会用结构性竞争力换份额。
“人越来越多、钱却越来越少”的背后,是规则重置与商业模式迁移。卖方研究若仍以“席位分仓”作为唯一锚点,矛盾只会继续加深。而在下一阶段,谁能率先把研究从“报告”升级成“服务”与“结果”,围绕客户收益改进与决策效率提升,构建可度量、可复用、可定价的产品与交付体系,谁就能在研究所业务中占得先机。
责任编辑:何俊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