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鲁恒升:从传统煤化工到“两新”赛道

用户头像
华鲁恒升(SH60042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晴 李庆都 通讯员 邱杨 焦聪

在“双碳”目标与能源革命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煤化工行业正经历一场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构的深刻变革。

作为行业转型的先行者,山东华鲁恒升(600426)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鲁恒升”)以“喜新不厌旧”的辩证思维,通过技术深耕、赛道切换与系统创新,在化肥、基础化学品等传统领域筑牢根基的同时,强势切入新能源材料、高端化工新材料等新兴赛道。目前,华鲁恒升不仅在化肥、基础化学品等传统领域持续领跑,更在新能源材料、化工新材料等新兴赛道构筑起竞争优势,2024年,华鲁恒升新能源新材料营收占比达到50%,其中二元酸、碳酸酯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华鲁恒升用实践证明:传统产业通过科技赋能,同样能培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

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华鲁恒升展现出敏锐的战略嗅觉与快速的执行能力,统筹存量优化与增量升级,果断淘汰技术落伍、能耗和排放较高的落后产能,加快优化改造升级,各系统均为业内先进的工艺装置。装置投运后,根据产业形势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公司在新能源电池行业“一站式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

据介绍,二元酸是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原料,碳酸酯作为锂电池电解液的最主要原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电子信息等领域广泛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2020年,华鲁恒升依托合成气制乙二醇的技术和产能优势,通过中试实验,自主研发了乙二醇联产二元酸、碳酸二甲酯的新工艺和新型催化技术。2021年10月建成投产的30万吨/年碳酸二甲酯装置国内产能最大,投放市场后已用于电池电解液,一举改变了市场格局。同期建成的30万吨/年二元酸项目厚势扩能,进一步巩固了在锂电池上游细分行业的领军地位和竞争优势。如今,二元酸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居于首位,达到了70%。

华鲁恒升在化工新材料板块的前瞻布局更具前瞻性,成效显著,公司精准捕捉市场变化,大力开拓高端应用场景,其尼龙产品凭借高强度、耐高温等突出特性,不仅成为合作企业电池包壳体的核心材料,还成功进军纺织领域,携手服装品牌研发出速干、抗菌功能性面料。据悉,近年来,公司实施的精己二酸品质提升、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相辅相成,通过扩展环己醇-己二酸-尼龙66产业链条,延伸环己酮-己内酰胺-尼龙6产业链条,实现优势互补和柔性联产,发展势头强劲。

华鲁恒升转型成效斐然,除了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其成功还源于多方面的精准布局与协同发力。

产品选择精准且具前瞻性,目标直指行业领先。公司设立技术发展委员会和技术中心,统筹规划发展、产品研发等全流程,将规划技术化、技术项目化、项目工程化、工程产业化,所上项目都依托于现有产业链条优势,定位为行业领先,建成后都成为新的增长点。近5年研发投入超50亿元、项目投资260亿元,实施15个高端化工项目,持续夯实发展根基,其中2024年研发投入12.35亿元、项目投资58亿元,建成投产5个转型升级、延链扩群项目,支撑效益快速增长。

战略抉择动态科学。华鲁恒升选产品立足国家政策与企业实际,注重竞争力。在战略决策中,把握信息、整合资源、分析风险,使项目都依托于现有产业链条优势,兼具技术含量与市场空间,实现建成即增长。

风险控制系统全面。公司对项目从产业政策到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进行多维度论证,对资金管理制定严谨战略。同时,坚持“把学费花在前面”,项目启动便组织员工培训与生产准备,提前介入设备监造等环节,聘请专家指导,确保项目建成即投产、投产即见效。多年来,公司保持高额投资,每年都有新项目启动建设,每年都有在建项目竣工投产,每个项目都成为公司效益增长点,形成了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启动一批、谋划一批的良性循环。

据介绍,如今,华鲁恒升巩固了洁净煤气化、合成气深加工、羰基合成等产业平台,丰富了有机胺、多元醇、聚酰胺、碳酸酯等产业链条,实现了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的融合发展,形成“一体多线、融链成群”的协同联产体系。通过蓄势赋能,化肥板块继续保持优势,聚氨酯原料日趋丰富,羰基化衍生产品精耕细作,化工新材料形成集群,并进入新能源电池相关领域。

从“一煤独大”到“多极支撑”,从传统制造到绿色智造,华鲁恒升这家老牌化工企业正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未来,华鲁恒升将继续秉持创新理念,深化产业融合,努力实现技术升级迭代、产业发展弯道超车,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以更坚定的步伐迈向“世界一流、行业领先”,为煤化工行业的转型升级树立标杆,为能源变革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来源:同花顺财经

为提升阅读体验,雪球对本页面进行了排版优化

风险提示:用户发表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雪球的立场无关。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