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把摄像头再往炉内推五厘米,要依次将斜道区域的牛腿、环形风道等关键部位都检测到位。”
近日,山西焦化(600740)焦化厂焦化二车间联合湖北邮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业技术团队,借助高温内窥镜对干熄焦炉体开展全方位检测,为系统长周期稳定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不仅是山西焦化以科技赋能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传统企业与现代科技的“双向奔赴”——他们正让这座老企业焕发新活力,碰撞出安全生产与绿色发展的别样火花。
智能防护升级:
为安全生产装上“双保险”
“小李,你离受限空间太近了,注意退到安全区域!”正在巡检的李师傅低头看了看胸前发出预警的定位卡,立刻后退离开危险区域。这个巴掌大的卡片,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贴身保镖”。
山西焦化针对厂区面积大、生产环节多、高危作业场景集中等特点,启动了智能化安全升级工程,其中,人员定位卡的全面配发成为关键举措。该定位卡采用UWB高精度定位技术,可实时捕捉人员位置信息,精度达3—5米。当职工进入受限空间、高温区域等危险场所时,系统会自动发出声光预警;若出现超时停留、未经授权进入禁区等情况,监控中心能立即锁定人员位置并启动应急联络机制,有效避免职工误入风险。
与此同时,山西焦化对双预控平台进行迭代升级,实现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数字化闭环管理。平台整合工艺参数、设备状态、环境监测等实时数据,通过内置算法对高风险作业环节进行动态评估,自动生成红橙黄蓝风险四色分布图,为管理人员提供精准决策依据。
“人员定位卡让职工有了‘贴身保镖’,双预控平台让安全管理有了‘智慧大脑’。”据了解,自这两项措施全面推行以来,企业现场作业的规范性进一步强化,隐患整改效率显著提升,为安全生产筑牢了防线。
数智技术加持:
环保管理迈入“精准时代”
“环保数据出现波动,请现场单位做好工艺调控。”环保监督中心二级专员景姣姣用手机打开“环保管控平台”APP,里面展示着实时更新的监测数据。一个个智能监测终端24小时“站岗”,可自动采集数据,为检修和维护提供精准的依据和高效的支撑。
近年来,山西焦化运用数智支撑推进软件开发,将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空气质量监测平台、管控治一体化平台、有毒有害气体预防体系平台等7大环保平台有机融合。通过一体化、自动化、信息化监管手段,对各类环保数据进行大数据综合智能分析,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还让环保管理决策更科学、更精准。
为了更好地处理危险废物,该公司配备标准化危险废物暂存库,借助危废智能一体机,对危险废物的贮存、转移、处置进行全过程规范管理,确保危险废物处理各环节可追溯、无风险。同时,对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地下储罐、地下管线、事故池以及固体废物堆存区、储存区、转运区等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采取措施整治,有效防范土壤环境污染风险。智能化监测设备实时反馈土壤环境数据,为整治工作提供有力数据支持。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该公司1—7月份废气、废水等各项指标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其中,颗粒物排放量较去年下降22.36%,固废综合利用率提升至100%,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
全员创新发力:
“金点子”激活发展新动能
焦油加工厂杜斌斌提出的在焦油蒸馏沥青管线增加放空阀的想法被实施后,有效减少了设备检修频次,显著提升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化产品回收厂赵新亮建议在冷凝液地下槽增加反冲洗设施,实现了在线反冲洗作业,不仅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还改善了现场工作环境。这样的创新案例在山西焦化随处可见。
如今,各单位的技术达人们愈发活跃:经验丰富的老职工结合一线实践提出需求,年轻的技术员则琢磨利用科技手段将想法落地,将一个个实用的“土办法”升级为科学的“金方案”。
公辅厂的彭凤仙50多岁了。三年来,她先后提出了“一生化第二、三节混合反应池增加空气管线”“一生化利用闲置的小调节池改造为清水池”等“五小”创新项目共计31项,节约资金150余万元。如今,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AI相关知识,持续为创新储备能量。
在职工们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转变中,近几年山西焦化已经累计评选出科技赋能的优秀“金点子”120多条,其中30多条被成功采纳落地,让蕴藏在职工心中的智慧力量真正转化成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