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契数通
9月16日,四川证监局两份罚单接连落地,将华安证券的合规乱象彻底撕开。
针对华安证券成都东大路营业部员工田柯出具〔2025〕63号决定书,直指其违规推介虚假金融产品、谋取不正当利益,给客户造成重大损失;该营业部也因未落实员工廉洁从业考察,领到〔2025〕64号警示函。
这家总资产刚破千亿的券商,正陷入合规崩塌与经营失序的双重危机,市场信任度遭遇“滑铁卢”。
员工造假坑客户,管理漏洞致“双罚”
根据四川证监局〔2025〕63号行政监管措施决定,田柯在该营业部(前身成都菱安路营业部)任职期间,公然向客户推介虚假金融产品,靠着虚构收益、隐瞒风险的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最终导致客户遭遇重大损失。这一行为不仅违反《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中“证券公司工作人员应遵守廉洁从业规定,不得损害客户利益”的明确要求,更触碰了证券行业“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底线。
该营业部对员工的合规管理形同虚设。四川证监局随后出具的〔2025〕64号警示函指出,营业部未按《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规定》要求,对田柯在职期间的廉洁从业情况进行考察评估。
一边是员工顶风违规坑害客户,一边是营业部合规监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行业维度看,券商因员工推介虚假产品被单独处罚的案例寥寥无几,华安证券此次被罚彻底暴露了合规短板。
投行业务:IPO寒冬下的艰难挣扎
翻看华安证券2024年年度报告,虽有总资产突破1030亿元、同比增长29.48%,营业收入45.43亿元、同比增长24.40%的亮眼数据,但拆解业务板块,投行业务的疲软态势尤为明显。报告显示,2024年华安证券仅完成1单创业板IPO提交注册、2单新三板挂牌、2单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务申报,债券承销59只,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967万元,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不足2%。
更令人担忧的是,投行业务毛利率持续低迷,业务转型进度缓慢,在行业头部券商加速布局投行赛道的情况下,华安证券投行业务已逐渐被边缘化,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资管业务:营收增长下的成本失控
资产管理业务曾被华安证券视为转型重点,但2024年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含华安资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约5.50亿元,同比增长12.7%。但同期,资管业务营业成本大幅飙升,导致毛利率从上年的高位大幅回落,盈利空间被严重挤压。
华安资管作为公司全资子公司,自2024年7月获批展业以来,虽努力拓展“固收+”产品与银行代销渠道,但截至2024年末,主动管理资产管理计划规模约627.04亿元,增速缓慢。成本的失控与规模增长的乏力,反映出华安资管在产品设计、渠道拓展与成本控制上的多重困境,资管业务“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亟待扭转。
期货业务: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
子公司华安期货的表现同样不容乐观。2024年,华安期货实现营业收入9.30亿元,同比增长21.9%,但净利润仅6030.74万元,增速远低于营收增速。营业成本的快速上涨是盈利承压的主因,全年营业成本增速达34%,远超营收增速,导致毛利率从16.95%骤降至8.71%。
尽管华安期货大力开展“保险+期货”业务,2024年参与项目145个,保障金额约18.88亿元,但大量的现货购销业务使得成本激增,利润被不断蚕食。这种“增收不增利”的模式,不仅难以支撑期货业务长期发展,更可能因成本管控不当引发新的经营风险。
高管流失与薪酬失衡
2024年华安证券的内部管理问题同样浮出水面。年度报告显示,公司职工薪酬发生额12.59亿元,同比增长33.14%,人均薪酬达35.2万元,同比增长32.43%,但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总薪酬从2023年的2067.45万元降至1189.33万元,同比下降42.47%。薪酬结构的严重失衡,直接引发管理层动荡。
2024年报告期内,公司多位高管离职:职工董事、财务总监龚胜昔因退休辞职,副总裁顾勇因个人原因离职,独立董事曹啸、李晓玲、郑振龙也先后因任职年限或个人原因辞去职务。高管团队的不稳定,不仅打乱了公司既定的战略规划,更削弱了内部管理的凝聚力与执行力,为华安证券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