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得来 留得住 长得好】南网储能公司南宁抽蓄电站“活化石”桫椤保护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国内首部桫椤...

用户头像
南网储能(SH600995)
   

近日,由南网储能(600995)公司牵头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实施的“广西南宁抽水蓄能电站保护植物迁地保护项目”取得重大成果—国内首部桫椤迁地保护标准正式发布,为我国珍稀植物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标准化依据。

与此同时,一项更具长远意义的“桫椤回家计划”正加快推进,南网储能公司南宁抽蓄电站将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广西林科院”),把迁移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和金毛狗分批回植原栖息地,并建立国内首个“抽水蓄能+珍稀植物原地保护”示范区,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写下“工程避让—迁地救护—科学回归—长效管护”的全周期中国方案。

发现即保护,140 株“活化石”紧急大搬迁

2022年5月,南宁抽蓄电站项目部第五林业队班组在武鸣区太平镇联桂村施工红线内发现密集桫椤群落。面对“要电站还是要桫椤”的选择题,南网储能公司当场决定:零砍伐、零损伤、全迁移。

南宁抽蓄电站项目部迅速委托广西林科院制定《桫椤应急迁地保护专项方案》,在2个月内完成 144 株保护植株的编号、测绘、根系取样与生态档案建立,并整体迁移至广西林科院那坨苗圃。经过30多个月的人工模拟生长环境培育,迁移后的桫椤成活率达96%,金毛狗成活率达100%,为后续回归奠定了种源质量基础。

依托搬迁实践,南网储能公司、广西林科院等多家单位历时 6个月编制完成《桫椤迁地保护技术规程》(T/GXAS 1106—2025),并于2025年9月由广西标准化协会正式发布。该规程覆盖“选地—采种—育苗—移栽—管护—监测—回归”7大环节,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线图。这也是国内首部《桫椤迁地保护技术规程》,填补了行业空白。

“桫椤回家”,原地保护进入 2.0 时代

随着南宁抽蓄电站年底投产发电在即,“桫椤回家计划”便加快了进程。根据该计划,在前期迁地保护成活率均超 96% 的基础上,从2025年10月起,近百株迁移保护植物将分批回植,每株均携带“电子身份证”,实现生长数据实时回传。同时,电站设立专项基金用于珍惜植物共管、科普研学及长期监测,确保回归种群“回得来、留得住、长得好”。电站还将以桫椤保护为支点,进一步提升优化电站生态环境,实现“清洁能源”与“净增绿碳”双向奔赴。

“电站竣工不是终点,而是生态回报的起点。”南网储能公司南宁抽蓄电站负责人表示,未来电站将把“桫椤回家”模式推广至其他在建抽蓄项目,力争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探索出一条“工程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并行不悖”的新路径,为全球贡献中国水电的“绿色智慧”。(杨凯博)

来源:同花顺财经

为提升阅读体验,雪球对本页面进行了排版优化

风险提示:用户发表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雪球的立场无关。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