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智”支持企业低碳转型

用户头像
兴业银行(SH601166)
   

□本报记者 鲍曼君

从福州福清的龙江综合治理,到莆田华峰的再生纤维产业园,再到三明全国首张“林票2.0”质押落地——兴业银行(601166)绿色金融的实践,正在福建这片“生态优等生”的土地上,呈现出多层次、多侧面的生动图景。

截至2025年6月末,兴业银行绿色融资规模已达2.43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1.08万亿元,服务节能环保企业8.65万户,持续领跑股份制银行。在福建省内,其绿色贷款余额1146亿元。数字背后,是一场从总行战略到分行实战的系统性工程。

记者近日深入福建多地,调研兴业银行绿色金融的落地实效。通过采访总行策略制定者、分行一线负责人与企业客户,探寻其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逻辑与区域实践。

系统构建绿色金融全域服务体系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不是某一部门的业务,而是一场全集团协同的战略行动。

“绿色金融是兴业银行‘寓义于利’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战略转型的核心。”兴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曾晓阳表示,他从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产品创新三个维度,解析了兴业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逻辑。

在战略层面,兴业银行明确以“降碳”与“减污”为两大业务主线。截至6月末,在这两大领域的融资余额分别达1.45万亿元和5851亿元。在组织架构上,兴业银行建立起从董事会、高管层,到总分行绿色金融部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并将绿色金融部与战略客户部合署,形成绿色金融、战略客户相融合的新格局,强化绿色经营理念与行业客户生产经营的紧密结合。在产品体系上,形成“集团多元产品+双碳专业产品+行业解决方案”三层架构,上半年落地创新产品344笔、金额超259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兴业自主研发的“双碳管理平台”已为4.9万户企业提供碳核算与碳金融服务,并为超518万个人用户开设碳账户。这意味着,兴业正在从传统信贷服务向“碳数据+金融”生态延伸。

“到2027年,我们的目标是绿色融资余额达到2.8万亿元,客户数增长至9.2万户。”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战略客户部总经理郭秋君介绍,“这不仅是一个规模目标,更是一个能力目标。”

赋能福建产融协同发展

在福清市龙江沿岸,曾经被侵占的河道生态空间正在恢复,河水渐清,岸线复绿。龙江中下游综合治理工程是一项典型的民生工程,治理河道总长约16公里。

“项目实施前,这里生态退化、水质差,严重影响居民生活。”项目实施主体福建融慧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鸿滨告诉记者,“现在,‘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正在实现。”

这背后离不开兴业银行的金融支持。

兴业银行福州分行自2022年起为项目提供贷款融资累计2.17亿元,期限长、利率优,契合项目周期特点。

“这类项目社会效益显著,也让金融资源真正用于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是我行通过绿色金融服务践行‘两山’理念的体现。”兴业银行福州分行副行长唐睿表示。

在莆田,华峰华锦集团的纺织车间里,废旧聚酯瓶和纺织品经过物理法与化学法回收,被转化为再生纤维,最终成为国内几个知名品牌运动鞋服的材料。

“我们从2021年开始与兴业银行合作,他们不仅放款快,还创新了利率挂钩机制,鼓励我们提升资源循环效率。”福建赛隆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林建坤说。

“我们创新提供‘效能挂钩贷款利率’机制,将融资成本与企业环保绩效绑定,当企业环保绩效指标达到一定程度,贷款利率将适当下调,引导企业深化绿色转型。”兴业银行莆田分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林仕鹏告诉记者。

兴业银行莆田分行的支持覆盖了华峰多个子公司和项目:赛隆科技“5万吨绿色纤维技改项目”,授信3亿元;赛纤新材料“12万吨再生新材料项目”,授信7.5亿元;“6万吨功能性纤维项目”,授信3亿元……一系列绿色信贷支持,打通了从“废旧瓶”到“再生纤维”的绿色链条。

截至目前,兴业银行已向华峰系企业提供项目贷款、流贷、贸易融资等多元化金融助力,服务涵盖其集团下属13家子公司。

与其他产业类似,绿色产业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往往面临着缺乏抵押物,“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部分公司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资产。在三明,兴业银行助力生态价值转化为信贷资产。

2024年7月,三明市梅列明林林木采伐有限公司通过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获得三元区陈大国有林场发行的“林票2.0”——一张代表134.6亩杉木林、1556.3立方米蓄积量的电子权益凭证。“林票2.0”通过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向全社会发布,打破了森林资源流通性差的壁垒。

流通性更强,意味着长期存在的“钱从哪里来”的林改之问得到有效解决。2024年12月25日,兴业银行三明分行先行先试,以该张“林票2.0”为质押,向企业发放贷款48.8万元,用于造林与抚育项目,成为全国首笔市场化交易的“林票2.0”质押贷款。

“这是一次真正的产权金融化实践。”兴业银行三明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兴速贷(林票专属)’产品,打通了森林资源—权益凭证—信贷资金的价值链条。”

“战略引导+区域创新+科技赋能”

兴业银行在福建三地的实践,印证着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实践已超越传统信贷投放,进入“战略引导+区域创新+科技赋能”的深度阶段。

在总行层面,该行战略明晰、体系完备,注重碳金融与科技融合;在分行层面,该行强调区域适配与创新响应,无论是民生项目、循环经济还是生态权益质押,皆体现出敏捷的服务能力;而在客户侧,该行赋能企业绿色转型,让企业获得的不仅是资金,更是低碳转型的“融资+融智”综合支持。

曾晓阳表示:“绿色金融是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从服务企业的角度来看,兴业银行立足专业能力,为企业提供转型规划、ESG综合服务,打造了一系列标杆案例。”

正如莆田赛隆科技林建坤所说:“我们与兴业的合作,早已超出银行与客户的关系——他们是我们绿色转型路上的伙伴。”

来源:同花顺财经

为提升阅读体验,雪球对本页面进行了排版优化

风险提示:用户发表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雪球的立场无关。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