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金貔貅·2025第六届银保合作与发展论坛
过去一年中,在“报行合一”政策与利率周期共振下,国内银保市场发生结构性分化,同时行业也从粗放扩张迈入精益运营的新阶段。
2025年9月12日,金貔貅·2025第六届银保合作与发展论坛暨银保系列奖项颁奖典礼在中国·北京京都信苑酒店成功举办。活动由易趣财经传媒、《金融理财》杂志社、《险企高参》主办。
本届论坛以“价值向新,共启未来”为主题,围绕保险和银行机构间深化渠道合作、产品合作、资本合作等系列主题展开,旨在搭建一个行业监管、专家学者、银保机构等多角色参与的交流合作平台。同时,备受业界翘首以待的2025第十六届“金貔貅奖”银保渠道金牌榜同步新鲜出炉,论坛现场共颁发银保渠道大奖40余个,授予银保合作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
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历经深刻变革,银保融合已成为金融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新质生产力提升的背景下,银保合作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系统协同不足、服务覆盖不全面等挑战,亟需通过机制创新与技术赋能实现更深层次的联动。
在这一背景下,银保合作的价值重塑与模式创新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在探讨“新时期,银保如何进一步相互赋能与协调发展”时,华泰人寿副总经理、首席多元营销官李平坤指出,银保渠道已进入规模与价值并重的新发展阶段。作为外资控股的寿险公司,华泰人寿凭借集团强大的股东背景、卓越的资管能力与更加符合市场趋势的产品策略,正推进银保业务迈向全新阶段,以“专业队伍建设”与“银行协同发展”为核心,以打造有规模的价值型银保渠道为目标,走出一条差异化、高品质的发展路径。他强调,未来银保的竞争不仅是资源与产品的竞争,更是人才培育体系与综合服务能力的竞争。
华泰银保:股东实力与投资能力双轮驱动
发言伊始,李平坤指出,随着“报行合一”政策全面落地,行业出现规模与价值协同的可喜局面,华泰人寿银保业务进入与行业周期同频发展的新阶段。
从股东背景和企业实力上看,华泰人寿兼具国际化背景和本土化经验双重基因。外方股东安达保险集团拥有穿越两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财产及责任保险公司之一,业务遍布54个国家和地区,资产规模超2250亿美元。中方股东华泰保险集团为集财险、寿险、资产管理、基金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保险集团。华泰资管作为国内首批获准设立的保险资管公司,受托资产规模超9000亿,长期为包括华泰人寿在内的业内70%以上的保险公司提供专业多样的资产管理服务,并创造长期稳定的回报。
李平坤表示,强大的股东背景和华泰资管的投资实力都为华泰银保赋予了独特优势和底气,在分红险领域建立起差异化优势。目前,华泰人寿在银保产品策略上聚焦分红险,自2023年起已实现100%分红险产品转型。
李平坤认为,在利率下行与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具备保底收益与浮动分红特性的分红型产品更符合客户长期财富管理需求,也更利于险企利差损风险管控。
专业立身:打造“四高”队伍,构建银保市场的“华泰IP”
面对银保市场的激烈竞争,李平坤提出,在银保业务持续发展的“三架马车”——产品、队伍和资源中,华泰人寿在产品与资源方面已具备一定优势。同时,公司更加注重“专业队伍”的建设。他指出,真正的银保共赢不是简单“分蛋糕”,而是通过专业服务帮助银行提升网均产能和客户经营深度,这是银保的核心价值所在。
李平坤介绍,为塑造专业标签,华泰人寿在行业基础上,打造独具特色的“四高”队伍,即“高素质、高收入、高产能、高品质”,并将培养“三者(服务者、经营者、管理者)”、“三师(家族信托规划师、寿险规划师、培训师)”作为队伍建设目标,强调端到端的能力覆盖和全场景实战训练,既要服务网点、支撑银行的保险业务,又要具备专业的金融素养和网点经营意识,协同售后、产品、服务等,真正成为银保生态中的价值纽带,从而满足中高端客户多元产品需求和银行服务能力要求。
为此,华泰人寿积极推动队伍能力多元化认证,目前团队超过50%人员已完成家族信托资格认证,以契合高净值客户传承规划的需求;同时积极培养寿险规划师与培训师能力,为实现“坐下来能沟通,站起来能讲课”目标持续赋能。
在专业化培养体系下,华泰人寿银保队伍将成为银保渠道核心竞争力的护城河,力求打造独具华泰特色的IP,走出一条专业化、精细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深度合作:从代销关系走向价值共生
对于银保市场未来格局,李平坤指出,未来将持续推动与银行从“表层代销”转向“深度合作”,以寻求长期稳定发展。银行掌握着中国最庞大的客户资产与数据资源,唯有通过深度合作,保险方能真正嵌入银行的客户经营链条,共同挖掘存量客户的生命周期价值。
华泰银保将持续发挥外资背景与综合金融优势,聚焦专业队伍与品质服务,与银行伙伴共同构建长期稳定、共赢共生的高质量银保新生态,实现银保市场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来源:险企高参
责任编辑:王馨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