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发食品海外市场拓展计划起步,此前已连续七年中报业绩亏损

用户头像
惠发食品(SH603536)
   

【大河财立方记者吴春波】9月10日晚间,大河财立方记者从惠发食品(603536)官方获悉,作为该公司海外市场拓展的重要一步,其于9月9日与印尼金光集团签约,双方将在常温、休闲、冷冻及功能性清真食品的加工、物流、贸易与销售等方面展开布局落地。

签约当日,惠发食品还通过上证路演中心平台举行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面对投资者关于“惠发食品何时拿到印尼清真认证进入印尼市场”的提问,惠发食品董事长兼总经理惠增玉回应表示:“正在稳步推进。”

在此之前,去海外拓展新发展空间,已成为国内速冻食品龙头的共识。其中,安井食品(603345)、三全食品(002216)和思念食品,分别通过收购、自建等方式打造海外战略支点。

国际业务动作不断

惠发食品发力海外市场拓展

最近两个月,惠发食品国际业务动作不断。

8月29日,惠发食品微信公众号内容显示,8月26日至28日,印度尼西亚工业部清真工业中心主任克里斯.萨索诺.恩古迪.维博沃率考察团到惠发食品总部及子公司调研,深入考察企业在食品生产、供应链建设及国际化合作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并就双方未来在标准对接、市场准入和供应链协作等领域的合作进行深度洽谈。

惠增玉表示,希望以此次洽谈为新起点,与印尼工业部清真工业中心达成战略合作,依托惠发冻品供应链网络,将民族特色产品高效导入印尼市场,同步共建集“仓储、加工、分拨、冷链物流、数字溯源”于一体的区域冻品供应链系统。

而在此一个月前的7月20日,沙特美领达国际集团董事长和睦、董事长助理谢恒一行莅临惠发食品参观交流,先后参观了公司健康食材供应链服务中心、检测中心、智能化生产车间、高端立体库及分拣中心,了解惠发食品从研发、生产到仓储物流的全链条运营体系。

惠发食品在官网信息描述中提到,和睦表示双方在供应链整合、市场渠道共享等领域具有广阔合作空间。

惠发食品在其2025年上半年度报告中也有“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相关描述。

9月9日的业绩说明会期间,有投资者询问该公司何时拿到印尼清真认证进入印尼市场。惠增玉表示:“此事正在稳步推进中。”而对于投资者关于国际市场开拓计划目标的提问,惠增玉仅表示:“请关注公司后期的经营数据公告和定期公告。”

对于惠发食品的下一步发展计划,惠增玉表示,将在巩固原有销售渠道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以“团餐+清真”为核心的业务,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当天,惠发食品牵手被称为“印尼第一大财团”的金光集团,围绕清真食品展开合作。

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惠发食品由惠增玉在山东潍坊创立,并于2017年上市。惠发食品主要从事速冻类预制菜的丸类制品、肠类制品、油炸类制品、串类制品、菜肴制品等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上半年业绩双降背后

惠发食品已连续7年中报业绩亏损

连续多年业绩不振,或为惠发食品选择加速出海的一个重要原因。

该公司往期财务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今年的7年中,惠发食品中报业绩连续出现亏损,且今年亏损规模较上年同期进一步加大。

根据2025年半年度报告,惠发食品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35亿元,同比下滑17.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99.36万元,同比下滑82.54%。

对于业绩双降,惠发食品解释称,消费疲软、行业竞争加剧导致营业收入和利润减少。同时,为持续开拓市场和销售渠道,该公司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发生较多。

记者梳理发现,关于“业务拓展和渠道建设导致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较多”的相关描述,也出现在惠发食品往年业绩预亏原因的描述中。

9月11日,大河财立方记者通过电子邮件发送采访提纲,了解惠发食品连续7年亏损原因,以及业务扩展和渠道建设为何未能持续提升盈利等问题。惠发食品回应称,近年来,公司面临消费疲软、行业竞争加剧等外部挑战,为应对市场环境并寻求长期发展,公司持续投入业务拓展与渠道建设,导致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阶段性增加。

“此类投入是公司为提升市场渗透率、优化终端服务能力及布局新渠道的必要举措。”惠发食品表示,未来公司将持续聚焦主业提升盈利能力,同时加强内部管理,降本增效。

业绩提振乏力的同时,惠发食品及公司部分高管也在近两年接连被监管机构出具警示函。

今年4月,因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根据相关规定办法,山东证监局向惠发食品及其董事长惠增玉、财务总监董雪、董事会秘书刘海伟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2024年8月,监管机构现场检查及日常监管中发现,惠发食品存在内部控制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等问题。依据相关规定和办法,山东证监局决定对该公司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督管理措施,同时对惠增玉及该公司总经理徐勇、财务总监王瑞荣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两次处罚均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火锅料等赛道日渐拥挤

开拓海外市场成速冻食品行业共识

实际上,不只惠发食品,身处速冻食品行业的其他龙头企业,也在今年加大了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如安井食品今年7月4日登陆港交所,未来将借助港股上市东风,着力优化全球市场布局,纵深推进国际化战略。三全食品也在7月21日晚间发布公告,计划投资2.8亿澳元建设澳大利亚生产基地,并以此开拓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南亚市场。与此同时,思念食品位于澳大利亚的第二个海外工厂也已投产。

业内人士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2020年前后,为了实现营业收入持续性增长,不同细分领域的速冻食品企业,已纷纷开始跨界进入对方的领域。如安井发力速冻米面食品,而速冻米面龙头企业,则纷纷向速冻调制食品领域延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演绎,包括速冻火锅料在内的多个速冻食品细分赛道,都变得更加拥挤。

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反映在龙头企业的中报数据中。今年上半年,除了惠发食品业绩双降外,包括安井食品在内的多家上市龙头速冻调制食品业务都出现了收入下滑的情形。

“在此背景下,速冻食品企业向海外市场寻求增量空间并不意外。”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随着以火锅为代表的中式餐饮等中国品牌及文化近年来的持续出海,相关顾客群也逐步扩展至非华人群体,为速冻食品海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目前速冻食品多为标准化食品,考虑到东南亚及欧美区域人均速冻食品需求远高于国内,海外市场的发展潜力可见一斑。”艾媒咨询创始人兼CEO张毅表示,速冻食品企业可以通过建厂获取战略支点,推动扩大影响力,持续完善产品矩阵,更好匹配海外市场需求。

在张毅看来,海外建厂可以大幅降低企业冷链成本,还能有效提升市场响应能力,有助于加快提升海外市场收入规模,但也将直接面临当地的法律、政策风险,如何通过与当地政府或企业合作以降低投资风险,将成为出海企业需要做好的新考题。

责编:史健|审校:张翼鹏|审核:李震|监审:古筝

来源:同花顺财经

为提升阅读体验,雪球对本页面进行了排版优化

风险提示:用户发表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雪球的立场无关。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