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金域医学(603882)等34家医疗机构共同完成的,全球首个针对TTMV::RARA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Blood(IF=23)。
该研究是全球最大规模的TTMV::RARA变异型APL队列研究,不仅首次系统性揭示这类疾病“儿童高发、髓外浸润、表观遗传突变富集”等核心特征,更是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为罕见APL的精准诊疗提供全新路径。
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不明的
罕见APL类型
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一种亚型。传统认知中,APL的致病核心是PML::RARA融合基因(占98%以上),还有约2%的患者存在罕见融合基因,常规检测手段极易漏诊。
2021年,意大利学者Astolfi等人在Blood上首次报道了小细环病毒(Torque teno mini virus,TTMV)嵌入人类RARA基因形成新型融合基因,但由于缺乏相关病例,其临床特性与治疗策略长期未知。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和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TTMV::RARA相关APL被发现和报道,这类特别的病例引起了学者和临床的关注。
首次揭示
TTMV::RARA相关APL四大特征
在此背景下,北京陆道培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金域医学等医疗机构联合发起一项多中心研究,纳入全球29例患者(中国22例、欧美7例),通过多组学分析,揭示完整的疾病特征,填补该领域的认知空白。
年龄特征:儿童为高发人群,中国儿童发病率更高
研究统计,72.4%患者为18岁以下儿童(最小2岁,最大49岁,中位年龄8岁),占儿童非PML::RARA-APL的85.7%,是第二大RARA融合亚型。目前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儿童发病率显著高于美国(6/419 vs. 3/782, p=0.045)。
临床表型:髓外浸润高发、病理特征独特
该类患者髓外浸润高发(20.7%),13.8%以孤立性髓系肉瘤首诊,24.1%初诊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同时,在所有可评估病例中,有92.9%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且所有患者均可检测到D二聚体水平升高;在病理特征方面,52.2%患者缺乏奥氏小体,这也有别于其他经典APL患者(80-90%伴有奥氏小体),为临床初步鉴别提供了重要依据。
分子机制:“病毒劫持+多基因异常”协同致病
“病毒”精准劫持:TTMV通过微同源重组插入RARA内含子2,保守整合区(510-610bp)含完整病毒启动子及ORF2 N端;
RUNX1驱动转录:病毒启动子含串联RUNX1结合基序(实验证实其激活转录效率提高6倍);
多伴随其他基因异常:表观遗传调控基因突变率达76.9%(ARID1A/B占28.2%)ARID1A/B、HIST1H1B/C等突变协同阻断髓系分化,细胞遗传学异常52%(32%伴TP53缺失),协同导致疾病产生。
TTMV::RAR融合示意图
TTMV::RARA-APL病例基因突变谱
治疗反应特征:常规方案治疗有效但易复发
体外实验显示,TTMV::RARA相关APL患者对ATRA/砷剂的治疗有效率达96.3% ,但复发率高达61.9%,主要是因为获得RARA配体结合域(LBD)突变RARA突变,导致ATRA耐药和化疗抵抗。维奈克拉方案的反应率可达83.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或可改善生存率,但有待更多的临床病例来证实(70% vs. 50%,p= 0.209)。
该研究填补了TTMV::RARA相关APL的认知空白,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明确指引,有望改写APL诊疗路径。通过研究提示,所有PML::RARA阴性APL患者须补充筛查罕见融合基因,尤其儿童伴髓外病变者,RNA测序可以有效提升罕见融合基因的检出率;一旦患者检测出TTMV::RARA阳性,在初始治疗方法有效的情景下,仍建议强化分子监测,最大可能降低复发风险;在复发防治方面,维奈克拉联合方案展现潜力,特别是BCL2高表达者可优先考虑;而有高频复发特征患者,可尽早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以获得更大生存机会。
全链条检测支持
助力罕见血液肿瘤精准诊疗
截至文章发表,金域医学共检测出4例TTMV::RARA阳性APL患者(其中3例入组文章队列)。针对PML::RARA检测阴性患者,金域医学可以提供RNA-seq辅助患者精准诊断,明确致病驱动基因;针对TTMV::RARA阳性患者,可提供TTMV::RARA融合基因定量的MRD监测服务。
金域医学始终致力于提供精准、普惠的血液病病理及检测服务。公司现有的RNA-seq技术体系,可实现“一次检测、多维解读”,在转录组层面同时对融合、突变、表达等基因变异形式进行检测,并利用检测结果实现疾病诊断、分型和预后评估。
目前,依托RNA-seq技术,金域医学已发现超100个罕见新型融合基因,如TTMV::RARA、CSNK2A3::RARA、 NPM1::RARA, 还曾检测出两例全球罕见的RARG三联融合,为更多罕见血液病患者搭建“从诊断到预后”的保障桥梁,推动中国血液肿瘤诊疗水平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