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女性“双癌”!硕世创新解决方案亮相2025病理年会

用户头像
硕世生物(SH688399)
   

2025年8月22-24日,由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办的第三十次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病理年会于上海市世博中心隆重举行。作为中国病理学界高水平学术盛会,本届会议聚焦行业发展,汇聚前沿智慧,以“传承 创新 发展”为核心理念,共探学科前沿动态,共绘领域发展蓝图。

硕世生物(股票代码:688399.SH)作为一家专注于妇幼健康领域的IVD企业,坚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不断研发创新,推动技术变革,为女性健康保驾护航。此次盛会上,硕世生物重磅展示了公司在宫颈癌筛查HPV领域、子宫内膜癌甲基化检测领域的创新产品与技术成果,更在女性生殖病理专场举办了学术专题会,聚焦双癌筛查的前沿技术,为与会者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学术盛宴。

会议邀请了来自浙江省肿瘤医院的徐海苗教授任专题会主持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陶祥主任为讲者,带来了关于《HPV分型定量结合甲基化检测新技术在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的精彩分享。

陶祥教授表示,“近年来,全球子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持续攀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特别是作为‘富贵病’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及我国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区域已经超过子宫颈癌位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首位。提高对‘两癌’的筛查效率,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势在必行。而现行筛查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创新的筛查技术来,来帮助实现对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精准筛查和分流。”

在会上,陶祥教授详细介绍了硕世生物的创新“两癌”筛查解决方案,帮助突破当前针对“两癌”筛查的技术困局,为临床诊疗带来新思路。

01

创新解决方案一

HPV分型定量检测创新技术驱动精准防控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病因。尤其与A9组基因型(包括HPV16、31、33、35、52、58型)密切相关。自2019年FDA官方文件确认高危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以来,病毒载量作为风险量化指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陶祥教授指出,硕世生物21HPV分型及定量检测,同步分型及定量(标准化定量),其原理是引入单拷贝基因检测样本细胞数量,克服采样偏差对HPV病毒载量检测的影响,更客观、真实反映患者HPV病毒载量水平。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指南均明确指出HPV病毒载量是一个风险量化指标,有助于对HPV阳性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在宫颈癌筛查及管理中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02

创新解决方案二

甲基化检测新技术撬动子宫内膜癌筛查困局

陶祥教授深入剖析了当前“子宫内膜癌筛查的现状与挑战”,详细阐述了现有筛查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如漏诊率较高、侵入性检查给患者带来痛苦,且对育龄期女性,会导致医源性不孕等问题,以及新的筛查技术如甲基化分子检测技术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引发了在场专家的高度关注。

此外,他还详细介绍了由武汉同济医院马丁院士团队开发并成功上市的人CDO1/AJAP1/GALR1基因甲基化检测,这一技术基于中国人群特异性靶点CDO1/AJAP1/GALR1,采用宫腔脱落细胞无创采样,对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可达92.27%,特异性91.9%,显示了其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优异性能。在其本医院的前期真实世界应用中,也显示了同样的优异性能,对其表示高度的认可。

主持人徐海苗教授表示,通过陶祥主任的精彩分享可以看到,硕世生物的HPV标准化定量检测技术,可以在分型的基础上提供标准化的定量结果,帮助临床医生评估患者风险并进行分层管理,从而优化宫颈癌筛查路径。另外,新上市的针对子宫内膜癌的甲基化检测试剂,其对子宫内膜癌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都超过90%,显示了优秀的检测性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不断升高的当下,是一个非常值得推荐的检测技术。

硕世生物展台上还展示了其最新上市产品SAW-DM32全自动甲基化核酸提取纯化仪,可以实现甲基化前处理过程的全流程自动化,其具有精准控温、通量灵活、污染防控、自动化与智能化等特点,彰显着中国检测技术正在加速进展。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提升与“健康中国2030”战略深入实施,肿瘤早筛迎来新发展阶段。多地明确提高宫颈癌筛查覆盖率,并探索将甲基化检测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肿瘤早筛”成为高频词。以硕世生物为代表的创新技术,正在为中国女性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当分子诊断与精准防控深度融合,终结妇科“双癌”威胁的曙光已然可见。

来源:同花顺财经

为提升阅读体验,雪球对本页面进行了排版优化

风险提示:用户发表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雪球的立场无关。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