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在四川成都盛大举行,来自相关国家部委的负责人、科研院校的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以及部分驻华使节、国际组织的代表等参加论坛。
本届论坛以“守护自然瑰宝、共绘和合之美”为主题,开幕式上发布了《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报告》《国家公园监测体系建设方案》等三项国家公园建设重要成果。
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刘国洪、四川省省长施小琳、新西兰驻华大使乔文博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四川省副省长陈书平主持开幕式。
论坛期间,中央有关部委代表、国家公园所在省(区、市)林草主管部门及管理机构负责人、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等莅临海康威视(002415)展区,详细听取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介绍,对于公司在国家公园领域的科技展品给予了高度认可。
四大核心产品,守护国家公园智慧化
作为四大行业领先产品展示方之一,海康威视全方位呈现其在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中的技术应用,围绕野生动物监测、植被健康评估、远程通信保障等核心场景,展示了四大核心技术及产品,助力守护国家公园智慧化建设。
精准捕捉,预录快动物一步
在国家公园中,大熊猫、雪豹等旗舰物种的监测难度大,传统设备存在触发延迟、定位不准、续航短等问题。海康威视野生动物抓拍专用摄像机集成了4K摄像头、北斗定位、温湿度传感器、倾斜防盗于一体,提供丰富的生态环境数据;设备采用双PIR交叉感应技术,真正实现了20米距离触发;采用先进的预录制技术,在PIR触发动物抓图前,相机按1fps的帧率进行预录像,实现PIR触发前影像的获取,快动物一步。
轻便部署,打通通信“最后一公里”
许多自然保护地处于“无电无网”区域,导致信息无法实时回传,影响应急响应效率。海康威视自组网微基站融合了TD-LTE无线技术,具有组网方式灵活、高传输性能、轻量化、易运维等特点,破解自然保护地“无电无网”区域通信难题。
远距离识别,守护生态安全
珍稀野生动物大都具有环境指示作用,它们的频繁“亮相”印证了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和自然环境的显著改善,但传统视频采集设备难以实现远距离、全天候的观测。双光谱重型转台利用热成像通道智能检测,联动可见光获取动物影像;通过前端内置算法,能够自动识别哺乳动物、鸟类等野生动物,进行检测、分类、抓拍与告警;而且运转平稳,精度偏差少于0.01度,在任何速度下图像无抖动,为珍惜物种提供清晰稳定的图像素材。
精准预警,守护绿色屏障
植被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但传统监测方式周期长、精度低,难以及时发现病害或灾害。多光谱植被监测仪可精准、自动、高效地获取监测范围内各类地物的光谱波段数据和植被指数数据,可满足全天候、多尺度的光谱数据采集需求,适用于农林植被监测、森林火险预警、生态环境监测等场景。
2015年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我国规划布局了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系统得到大尺度、全要素整体提升,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明显提升。目前,海康威视已服务于五个正式设立的国家公园,成为国家公园智慧化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
未来,海康威视将持续深化AI、物联网、网络通信等前沿技术在国家公园的应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理念迈向现实,为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