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科技撕开“空天算力”商业化口子!抢食万亿太空经济蛋糕

用户头像
普天科技(SZ002544)
   

“把算力搬上太空不是终点,让太空算力产生商业价值才是核心。”在2025空天信息大会上,普天科技(002544)负责人的发言直指行业痛点。近日,这家企业联合氦星光联、忆芯科技在之江实验室成立空天算力联合研发中心,拉响产业协同“集结号”,更关键的是,其规划的“太空算力租赁、空天通信替代、遥感数据变现”三大商业化路径已进入落地阶段,抢先打通空天算力“从技术到赚钱”的关键链路。

此次三方组建的产业联盟,精准瞄准空天算力商业化的三大核心痛点:普天科技输出卫星通信系统集成与地面站运营经验,氦星光联攻坚激光高速传输技术,忆芯科技提供耐极端环境的星载存储芯片支持,形成“通信+芯片+运营”的闭环生态。这种分工模式恰好契合行业需求——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一戎曾指出,太空中的同等算力成本是地面的1000倍,核心部件可靠性与产业链协同不足是商业化最大障碍。目前,联盟已拿下多家政企客户合作意向,其中包括某省级应急管理厅的空天应急通信项目与农业科技企业的遥感数据分析订单。

支撑合作落地的,是普天科技清晰且具备可操作性的商业化打法。首先在太空算力租赁领域,公司将卫星打造成“太空数据中心”,为其他卫星星座提供在轨AI推理服务。针对低轨卫星“数据采集多、处理能力弱”的痛点,其P级算力节点可将遥感数据处理延迟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目前已与两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达成测试合作。其次是空天通信替代服务,依托“三体计算星座”的星间电路与全国23个地面站网络,为跨洋企业提供专线通信服务,相比传统海底光缆,传输成本降低30%以上,且抗破坏能力显著提升。

最具落地潜力的当属遥感数据变现业务。普天科技通过星上算力对原始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直接输出农业长势监测、城市违建识别、灾害损失评估等定制化报告。在东北某农业主产区,其服务已帮助保险公司将定损周期从15天缩短至3天,数据成本降低40%;在西南边境地区,灾害预警数据已助力应急部门将响应时间提前2小时。这种“数据即服务”的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遥感企业“只卖数据、不问应用”的盈利困境。

政策东风更让商业化进程“踩油门”。2025年9月,工信部向中国联通发放卫星互联网牌照,标志着行业进入规范化运营阶段,而普天科技依托控股股东资质已具备相关业务运营基础。叠加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重点领域、中国星网加速星座布局等利好,公司商业化路径获得多重保障。

业内专家预测,随着2025年“三体计算星座”二期24颗卫星组网,普天科技的商业化收入有望在2026年突破10亿元。此次抢跑不仅是技术布局,更是瞄准“十五五”空天算力产业红利的关键落子,为我国在全球太空经济竞争中占据先机提供了重要支撑。

来源:同花顺财经

为提升阅读体验,雪球对本页面进行了排版优化

风险提示:用户发表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雪球的立场无关。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