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作出承诺,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这是一声动员令,意味着我国“减碳扩绿”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今年恰逢 “双碳”目标五周年,也是广东长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青集团(002616))绿色环保能源业务高质量发展的五年。
回顾这五年,长青集团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
14个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遍布全国
1000+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
300万平方米居民用上了清洁暖气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在这1800多天里,长青集团的“降碳之举”。
秸秆的"重生之旅"
秸秆从田间出发,来到生物质电厂。在这里,它们经过系列能量转化,完成“绿色变身”,化为清洁电力,点亮千家万户的生活。
长青集团旗下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每年可实现减碳约225万吨,相当于种植了超过1.2亿棵树。
垃圾的"变身"
长青集团位于中山南朗镇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每天都会迎来约2000吨生活垃圾。
这些垃圾经过高温焚烧后转化为电能,每年发电总量超2.5亿度,不仅能满足约2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还解决城市垃圾处理的难题。
温暖的绿色革命
长青集团坚持深挖生物质热电联产能效,将环保效益延伸至更广阔的领域。
生产绿色电力的同时,更将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变废为宝”,转化为稳定的工业蒸汽与清洁热源,实现了能源的多元化利用。
如今,“长青蒸汽”已成为多个产业园区的可靠能源保障,为造纸、纺织、五金、包装材料等众多企业提供了稳定动力,助力企业生产。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冬季,长青集团的绿色供暖工程为超过300万平方米的居民区输送温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
循环经济的完美闭环
2024年,长青集团将绿色材料业务纳入公司发展战略,探索利用热电项目已有基础,协同发展绿色材料,以探索向能源化与材料化利用并重的方向转型升级。
同时,通过开展循环利用项目,积极探索 “燃料收储-发电-农业反哺 ”这一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以使该业务在生物质热电项目下游问题的解决中产生实效。
9月24日,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了新一轮的国家自主贡献(NDC):
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长青集团将一如既往,继续致力于成为低碳、环保及循环利用产业的标杆企业,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碳减排计算器
节约1度电,减排0.997kg二氧化碳
少用1个塑料袋,减排0.1g二氧化碳
少浪费1kg粮食,减排0.94kg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