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中创环保2024年报解读:营收下滑9.54%,现金流变动超100%

用户头像
中创环保(SZ300056)
   

厦门中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近日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6,005,254.03元,同比下降9.5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1,971,770.72元,较去年的-50,353,481.07元,变动幅度达-102.51%。这两项数据的显著变化,凸显了公司在过去一年面临的挑战。以下将对该公司年报进行详细解读。

关键财务指标解读

营收下滑,业务结构有调整

2024年,厦门中创环保营业收入为466,005,254.03元,相较于2023年的515,130,234.01元,下降了9.54%。从业务板块来看,过滤材料业务收入为237,672,627.08元,占比51.00%,较上年微增1.96%,显示出该业务的稳定性;环保工程业务收入135,114,815.44元,占比28.99%,大幅增长326.44%,成为增长亮点;有色金属材料(危固废资源化产品)业务收入19,809,556.93元,占比4.25%,同比下降85.78%,对整体营收产生负面影响;环卫服务业务收入64,199,265.32元,占比13.78%,下降4.46%。公司需关注业务结构变化,加强对下滑业务的调整与优化。

净利润亏损收窄,仍面临压力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9,115,626.15元,虽较2023年的-160,158,342.44元,亏损幅度收窄31.87%,但仍处于亏损状态。业绩亏损主要源于重要子公司因技改停产等致产能受限,收入下降且经营亏损,以及对苏州德桐源计提商誉减值准备4,542.61万元。公司需提升子公司运营效率,加强商誉减值管理,改善盈利状况。

扣非净利润亏损,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大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43,407,515.87元,较2023年的-155,344,842.35元,亏损减少7.68%。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34,291,889.72元,主要包括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26,408,909.41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4,348,428.52元等。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影响较大,公司应增强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减少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依赖。

基本每股收益与扣非每股收益均为负

基本每股收益为-0.28元/股,较2023年的-0.42元/股,增长33.33%;扣非每股收益为负,表明公司经营业绩不佳,股东收益受影响。公司需改善经营状况,提升每股收益水平。

费用分析

费用控制有成效,研发投入持续

2024年公司总费用为140,274,048.56元,较2023年的166,359,467.07元有所下降。其中,管理费用70,786,038.84元,下降25.52%,主要因合并范围变动和加强费用管理;销售费用29,080,301.16元,增长5.67%,或因市场拓展投入;财务费用20,610,662.16元,下降13.22%;研发费用19,797,046.40元,微降1.23%,显示公司在困境中仍重视研发。

现金流状况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下降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1,971,770.72元,较去年下降102.51%。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91,652,467.16元,下降51.37%;现金流出小计493,624,237.88元,下降42.32%。主要因合并范围变化及业务经营不及预期,公司需优化经营策略,提升经营活动现金创造能力。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增长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3,808,782.42元,去年为-14,233,659.33元,增长1,321.11%。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85,977,626.31元,增长3,569.43%,主要源于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现金流出小计12,168,843.89元,下降36.96%。公司投资活动策略调整,或对未来发展产生影响。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由正转负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7,302,724.35元,2023年为45,261,542.91元,变动-226.60%。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15,466,014.00元,下降31.17%;现金流出小计372,768,738.35元,下降9.76%。公司筹资环境或策略改变,需关注对资金链的影响。

研发情况

研发投入稳定,人员结构优化

研发投入金额为19,797,046.40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25%,与去年基本持平。研发人员数量68人,占比4.87%,较去年的4.28%有所提升,学历结构优化,本科、硕士、博士人数均有增加。公司持续推进多个研发项目,部分已结题可量产,部分处于试验和评估阶段,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竞争力。

风险提示

经营与管理风险

公司业务规模、资产和人员增长,在战略投资、运营管理等方面面临挑战。若管理层不能及时应对内外环境变化,可能阻碍业务推进或错失机遇。公司需完善内部组织结构,优化管理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核心技术与人员流失风险

公司重视研发,培养了技术团队并形成技术优势。但一旦技术研发队伍流失或核心技术泄密,将影响持续发展。公司应加强技术管理制度建设,与研发人员签署协议,采取激励措施稳定团队。

原材料风险

原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比重大,对盈利影响明显。尽管公司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但原材料供应及价格变动仍可能带来风险。公司需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价格监测与库存管理,降低原材料风险。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责任编辑:小浪快报

来源:新浪财经

为提升阅读体验,雪球对本页面进行了排版优化

风险提示:用户发表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雪球的立场无关。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