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业务收入占比近八成 翰宇药业为“中国医药出海”提供新范本丨发力医药产业 共建健康中国 上市公司...

用户头像
翰宇药业(SZ300199)
   

今年8月,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翰宇药业(300199)交出一份备受市场瞩目的“出海”成绩单——2025年上半年,翰宇药业国际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近八成。国际业务实现收入4.3亿元,占营收比重从2024年同期的55%大幅攀升至77.4%。

当所有人都在谈论“中国医药出海”这个概念的时候,翰宇医药已先人一步,开始收获“出海”所带来的红利。

实现这一点,翰宇药业做对了什么?

对此,翰宇药业董事长兼总裁曾少贵的解读具有相当宏观的视野——公司所在地深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已深深融入翰宇药业的创新文化,成为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拓展业务边界的重要动力。

全球化布局水到渠成

自创立以来,翰宇药业一直围绕“肽”领域展开探索:据曾少贵介绍,1998年公司成立之初,国内多肽药物领域几乎空白,而多肽药物具有技术门槛高、研发投入大的特点,但公司敢于挑战这一赛道,“我们率先突破多肽原料药及长链多肽制剂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瓶颈,最终成为多肽领域的标杆企业”。

而十多年前的一个关键动作,则为翰宇药业迈向出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依托鼓励全产业链发展的政策环境,公司当时选择向“制剂+原料药一体化”领域拓展。曾少贵总结道:“我们投入数十亿元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生产基地,实现了从原料到制剂的生产全程自主可控。”

基于全面细致的准备工作,翰宇药业的全球化布局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公司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率先通过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欧盟EMA(欧洲药品管理局)、中国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多国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目前制剂和原料药产品已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翰宇药业多款创新产品也在国际市场取得突破。“比如我们的一款GLP-1多肽注射液在2024年末成为美国FDA认可的首个ANDA(新药简略申请,即美国仿制药申请)获批产品,并在美国实现上市销售;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罕见病的格拉替雷多肽制剂也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在美国获批上市;司美格鲁肽制剂减重适应症在今年1月就率先完成了三期临床全部人群的入组。”曾少贵这样对我们介绍。

维持国际业务增长势头

面对未来,翰宇药业如何维持国际业务的增长势头?对此,曾少贵给出了清晰的规划:一方面,将继续深耕研发创新,依托公司所在地深圳的创新生态与人才优势,在多肽与小核酸药物领域不断推出创新药品。“我们会加速减重创新药等现有在研产品的临床试验与上市进程,同时布局更多前沿领域”。另一方面,公司将进一步深化与国际药企的合作,“借助合作伙伴的资源与渠道,扩大产品在全球市场的覆盖范围”。

当前,翰宇药业也正进一步拓展业务边界,从单一业务向多远布局突破——公司正布局小核酸药物、CRDMO(合同研发与生产)等新业务板块。例如,在小核酸领域,翰宇药业已拥有从合成到纯化的全流程突破,掌握多种高难度质量研究的分析和控制方法,并着手搭建寡核苷酸原料药GMP生产线,以满足临床至商业化阶段需求。

而在CRDMO领域,公司建设了多肽CRDMO一站式平台,依托通过FDA“零缺陷”认证的生产线,为博瑞医药、碳云智肽等企业提供服务,成为少数能同时满足中、美、欧监管要求的服务商。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翰宇药业也积极拥抱创新模式,在AI(人工智能)制药与数字资产领域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曾少贵介绍:“借此契机,我们与华为云、碳云智肽等AI企业深度合作,合作覆盖靶点筛选、药物研发、数据治理等多个应用方向。”

来源:同花顺财经

为提升阅读体验,雪球对本页面进行了排版优化

风险提示:用户发表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雪球的立场无关。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