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靠智电(300617)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称,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3.28亿元,同比减少32.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604万元,同比减少38.18%;基本每股收益0.4元,同比减少38.46%。
“特高压”建设提速促进公司主营业务发展
公司表示,特高压能更好连接电力生产与消费,输送清洁能源,是支持全球全新能源互联网、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关键一环,也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关键一环。通过特高压进行大规模电力外送是解决我国能源与负荷逆分布的有效手段,在风光大基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特高压建设需求更迫切。“三北”等地区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消纳压力,特别是近几年新增并网的新能源装机大幅增长,国家电网规划“十四五”期间共建设“24 交14 直”共计38 条/段特高压输电工程。2025 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光伏、风电装机分别为 212.21GW、51.39GW,同比增长107%和99%,特高压建设延续高强度推进态势,截止 6 月底,已有 3 项特高压工程获核准,3 项特高压工程投运,长沙1000 千伏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蒙西至京津冀±800 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核准获批,陇东—山东±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天津南 1000 千伏特高压变电站扩建工程、哈密—重庆±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投运。特高压项目稳步建设陆续投运,显著提升了我国电网跨区域输电能力,特高压正日益成为优化全国乃至跨区域能源资源配置、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保障。考虑“十四五”规划完成情况与特高压建设周期,面向“十五五”,预计特高压投资仍将稳定增长。
特高压建设将为公司电缆连接件、GIL 和智慧模块化变电站产品带来广阔的市场机遇,公司有望在特高压项目建设中获益。以 GIL 产品为例,甘电入浙特高压项目 GIL 设备预计 2025 年底招标,浙江环网特高压工程初步设计正在实施当中。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甘电入浙项目预计管廊长度 3.5km 双回六相GIL 总长度约21 公里,浙江环网特高压工程预计管廊长度 4.9km 双回六相 GIL 总长度约 30 公里,两个项目 GIL 设备总投资预计10-20 亿元。假设未来特高压每年核准 2 个项目使用 GIL,单个项目 GIL 设备规模 5-10 亿元,预计特高压相关市场空间为10-20 亿元
“十四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开展韧性电网、智慧电网建设
2022 年 7 月 29 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其中提到,开展城市韧性电网和智慧电网建设。结合城市更新、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开展城市配电网扩容和升级改造推进城市电力电缆通道建设和具备条件地区架空线入地,实现设备状态环境全面监控、故障主动研判自愈,提高电网韧性。随着城市核心区域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输电通道和配电网压力越来越大,配电网增容扩容和升级改造将带来大量的输变电设备需求,公司GIL、智慧模块化变电站产品将有广阔市场。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配电网增容扩容迫在眉睫
根据中汽协的统计数据,2025 年 1 月至 6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 696.8 万辆和693.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 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 44.3%,这一数据显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百度“萝卜快跑”、特斯拉“Robotaxi”等现象级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商用,将进一步加速新能源汽车以及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推升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爆炸式增长,全球电源需求加速“电化”。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 年底,我国充电设施总数达到 1281.8 万台,同比增长 49%。全年充电量突破 1100 亿千瓦时,同比增速达到38%,预计2025新能源车充电需求总量将再创新高。当前,比亚迪(002594)兆瓦闪充峰值功率可达 1000kW,特斯拉 V4 充电桩最大充电功率可达到350kW,华为液冷超充终端最大输出功率可达 600kW,快充、超充技术进一步普及之后,区域配电网用电负荷将急剧增长。更高容量、更大电流、更灵活、对电网更加友好的新型配电网将是核心关键,城市配电网增容扩容已迫在眉睫。配电网增容扩容和升级改造为公司 GIL、智慧模块化变电站带来了市场机会。
AI 爆发式发展,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增大城市用电负荷
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 2024 年底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超过 880 万,算力总规模较上年末增长16.5%,位居全球第二。其中,智能算力规模占比达 32%,2025 年智能算力规模增长预计达 43%。数据中心属于高耗能行业,且建设周期较长,因此能耗较优的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采用可快速交付的预制化、模块化建设方式也将成为主流趋势之一。公司智慧模块化变电站满足这些要求并已在腾讯仪征数据中心中形成示范应用,配合 GIL 使用可契合数据中心高功率、高密度、高效率、高可靠性的供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