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研院中报业绩向好!营收增长超27%、省外收入增长67%

用户头像
设研院(SZ300732)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玉尧】穿越行业阵痛,设研院(300732)核心业绩指标明显向好: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增长27.53%、利润大幅减亏超6000万元。

上半年,设研院“第二增长曲线”明显发力,在全国化布局与新质生产力赛道中双双突破:省外收入增长67%、占比超过44%;水运水利、智慧交通绿色低碳、低空经济等业务多点开花,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的成绩单。

全国化战略策动新增长:省外业务大增67%、占比超44%

8月28日晚间,河南省中工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设研院)披露2025年中期业绩。上半年,设研院实现营收规模稳步增长,由上年同期的6.2亿元增至7.9亿元,增幅27.53%;归母净利润-2524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减亏超6000万元,减亏71%,整体呈现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记者注意到,省外市场成为设研院业绩增长的重要策动力。上半年,设研院省外业务实现收入3.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7.63%;省外业务占总营收的比重达44.36%,较上年同期(33.75%)提升10个百分点。

这一成绩得益于设研院积极把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机遇,坚持推进市场全国化战略。

中报披露,设研院在河南省外设七大联区,即华南、西南、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联区,不断完善属地化经营,以提高服务响应速度,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技术服务。随着公司省外业务的拓展、规模扩张,设研院积极构建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规划区域拓展管理架构,提升跨区域经营的整体运营效能。

全国化布局不仅为设研院开辟了新的业绩增长点,也增强了抗风险能力与发展韧性。

在积极“开源”的同时,设研院也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节流”,报告期内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较上年同期减少15.05%、36.06%,费用管控成效显著。

强化管理,子公司表现亮眼。中赟国际上半年净利润2952万元,中犇检测净利润708万元。今年3月,设研院收到子公司河南高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分红款3500万元,为集团业绩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持。

抢抓政策机遇,水利水运业务板块爆发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决策部署,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今年6月份交通运输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把内河航运作为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之举,加快实施内河航运“11246”工程。今年以来《河南省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印发,《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修编(2025—2035年)》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顶层政策红利释放,区域规划相继落地,内河航运投资加快。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同时具备水运和水利工程技术咨询能力的单位,设研院紧抓政策机遇,水运业务实现快速增长——中标了沙颍河周口至省界航道项目、淮河淮滨段航道提升、淮河息县至罗山段航道、周口港中心港区一期、小浪底库区港航工程等设计项目;作为联合体成员,中标了漯河港扩容提升设计项目;独立中标了信阳港淮滨港区扩容提升设计项目;独立中标了周口至漯河航道提升、周口港中心港区二期、贾鲁河复航工程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

近年来,设研院水运业务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水运业务营业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近20%。

截至一季度末,设研院水运业务营业收入占比已近20%,正逐步成长为新的支柱型业务。

以人才为支撑,前瞻布局智慧交通绿色低碳等领域

设研院以前瞻性战略眼光,积极培育内生增长新动能,在智慧交通绿色低碳、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全面布局,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智慧交通设研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阵地。上半年,设研院开发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隧道安全运营平台,有效促进了隧道安全运营由各高速公路管理单位独立运行向综合协调转变,提升了隧道运营智能化、自动化监测预警能力和行业监管水平。此外,设研院还开发了水运智慧建造管理平台,实现水运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的全过程数字化管控。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设研院绿色低碳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融合数字化前沿技术,不断丰富业务场景。上半年,设研院碳排放方面新签《低温沥青标准制定》《漯河市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融合排放清单编制项目》等多项合同,涵盖多个业务领域。跟踪碳汇、碳咨询等重点项目,形成较为成熟的项目储备库。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设研院紧抓机遇,成立低空经济专班,中标和承接多个项目,如森林火灾天地空协同监测预警系统、无人机巡查质量监管体系、大荷载无人机群协同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等项目,涉及森林防火、智慧环卫、应急救援等重要应用场景。

设研院始终将人才视为核心资产。截至6月底,设研院拥有国家级、省级勘察设计大师5人,享受国家级及省级特殊津贴专家6人,拥有正高级职称人员近200人,国家各类注册工程师1100余人,构建了以设计大师、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创新型博士团队为领军人物,层次多样的阶梯型人才队伍。依托人才集聚优势,设研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开辟新的发展赛道。

截至目前,设研院获批设立了19个省部级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及工程重点实验室,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46项,鲁班奖、詹天佑奖、国家优秀工程奖18项;在数智化技术、绿色建材、智能建造等方向不断突破,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面对行业变革,设研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新质生产力以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为核心,正在重塑勘察设计行业。

设研院将继续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与业务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积极培育新技术和拓展业务场景,推动生产效率全面提升,为公司注入新的增长动力。”设研院负责人表示。

来源:同花顺财经

为提升阅读体验,雪球对本页面进行了排版优化

风险提示:用户发表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雪球的立场无关。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