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比德控股子公司中标梅州蕉岭石窟河畔和美乡村建设项目(一期),以EPC模式激活城乡建设

用户头像
山水比德(SZ300844)
   

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列为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的首要任务,明确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点,要求通过产业培育、设施提质、民生保障等举措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

在此政策背景下,山水比德(300844)控股子公司比德建设工程(广州)有限公司与上海雅思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联合中标梅州市蕉岭县石窟河畔和美乡村建设项目(一期)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涵盖总体策划(概念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及一体化建设服务,直接响应会议关于“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力”“完善市政交通与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部署。

立足双试点定位

打造城乡建设标杆

该项目立足蕉岭县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与“全省首批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双重定位,以“勤睦家源 文润蕉岭”为核心,深度融合客家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目标,致力打造:广州小镇的小公园——通过“可见、可忆、可营”设计策略构建“景-地-人-产-文”五维联动体系,强化生态保护与空间活力;传承客家文化的小家园——以客家“勤睦精神”为根脉,活化历史建筑与乡土符号,赓续文化基因;引外来游客、青年创业的小乐园——以农文旅融合激活产业,吸引游客体验、青年共创,塑造乡村振兴标杆,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实施样本。

项目位于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蕉城勤睦楼及周边配套提升改造工程,具体涉及:公共服务平台、公产房等公共服务设施改造约6135㎡;农房立面整治约1.77万㎡;“三线”整治约2km;农田环境改造提升约5万㎡;水塘等水系基础设施改造约1 万㎡;路面改质提升约2.2 万㎡;停车位建设约50 个等。

empty

项目解读-认识蕉岭

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

勤睦家源,山水庄园

项目深度挖掘蕉岭客家文化基因,聚焦勤睦楼片区的历史价值。设计以客家“勤睦精神”为核心,尊重传统村落“山-水-林-宅-田”的空间格局,保留古树、水渠、土地庙等乡土记忆符号,强化石窟河生态廊道与农田景观的自然基底,构建“一廊(家源绿廊)、二心(勤睦楼&乡创中心)、三区(家源书香形象区、勤睦文化核心区、耕读营地活力区)”的空间结构,串联起“修古宅、种良田、理近水、借远山”的客家和谐空间序列与精神线索。

empty

项目定位

empty

总平面图

针对建筑风貌杂乱、农田闲置等现状,设计采用保护性更新策略。建筑改造严格遵循传统工艺与在地材料,同时植入现代功能,优化民居外观,实现传统肌理的新表达与日常场景的艺术化。

empty

empty

勤睦楼周边民居(改造前后)

empty

民居建筑风貌改造

活化文化IP

构建沉浸式文旅综合体

项目运营规划以活化客家“勤睦”精神为核心,深度结合Z世代消费趋势,构建“耕读传家、睦邻共治、乡愁记忆、产业振兴”四大主题板块。通过招募主理人模式,丰富场地业态,打造集文化体验、研学教育、休闲度假、创业孵化于一体的沉浸式文旅综合体。规划设计了高颜值打卡场景、轻社交兴趣社群与微度假疗愈体验,结合24节气农耕主题活动与“吃住行游购娱研”多元消费结构,形成“可打卡、可社交、可创业”的潮玩客家社区,确保项目的长效活力与可持续发展。

empty

乡创中心广场

empty

茶畔间(美史楼倒塌废墟改造利用)

蕉岭县石窟河畔和美乡村建设项目是山水比德在城乡融合领域的重要实践,通过文化传承与空间功能重构,为蕉岭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实施样本,助力广东省和美乡村试点工作创新推进。

来源:同花顺财经

为提升阅读体验,雪球对本页面进行了排版优化

风险提示:用户发表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雪球的立场无关。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