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场介绍
会议时间: 2025年第二季度(截至2025年8月2日)
主持人说明:
介绍会议目的为讨论Brand House Collective第二季度财务业绩,会后开放问答环节;强调安全港声明,指出前瞻性陈述存在风险。
管理层发言摘要:
Amy E. Sullivan(首席执行官):公司通过与Bed, Bath and Beyond合作加速转型,首店已在Brentwood开业,更多门店改造中;Q2受龙卷风(影响配送中心)和库存清算(为转型做准备)两大事件冲击,但明确了方向并增强对品牌未来的信心。
二、财务业绩分析
核心财务数据
营收:Q2净销售额7580万美元(去年同期8630万美元),同比下降12.2%;可比销售额下降9.7%,门店数量减少约5%。
利润:Q2净亏损1940万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1450万美元);调整后净亏损1780万美元(去年同期1390万美元);调整后每股亏损0.90美元(去年同期1.11美元)。
毛利率:16.3%,同比下降410个基点,主要因商品毛利下降(清算活动130基点、损坏库存核销100基点、关税成本30基点)及occupancy杠杆率下降。
运营效率:运营费用3110万美元(去年同期3100万美元),占销售额比例41.1%(去年同期35.9%);因龙卷风产生保险费用130万美元。
资产负债:期末库存8200万美元(同比降12%);总债务5520万美元(包括4150万美元循环信贷和1370万美元与Beyond相关债务);截至2025年9月16日,流动性约3000万美元。
关键驱动因素
销售额下降:龙卷风导致配送中心中断(拖累电商销售750基点、总可比销售190基点)、库存清算影响客单价。
利润下滑:电子商务业务疲软、清算活动及关税成本(Q2影响30基点)。
三、业务运营情况
分业务线表现
实体门店:可比销售额略有正增长(客流量、转化率上升抵消清算导致的客单价下降)。
电子商务:可比销售额下降38.5%,受配送中心中断和业务挑战影响。
市场拓展
Bed, Bath and Beyond Home转型:首店Brentwood开业后反响积极,客流量、新客户增长显著,销售额超预期;计划本周六在Spring Hill开第二家,未来六周内纳什维尔地区再开4家。
门店网络:现有约300家门店,正逐店评估,计划2026年1月关闭约25家租约到期门店,最终预计转型250-275家,未来或拓展东北部等新区域。
运营效率
库存管理:持续清算非前瞻性库存以释放流动性,为新品牌产品组合腾挪资金。
供应链:龙卷风影响配送中心,已恢复;正优化库存结构,为转型备货。
四、未来展望及规划
短期目标(2025-2026年)
门店转型:24个月内将所有Kirkland's Home门店转为Bed, Bath and Beyond品牌,单店转型成本约10万美元(Brentwood店因装修较新仅3万美元);2026年Q1计划转型30家,目标覆盖2026年返校季。
财务预期:Q3关税影响或达100基点,清算活动对毛利率影响或大于关税;预计2026年Q2受益于Bed, Bath and Beyond品牌季节性(返校季),业绩优于Kirkland传统表现。
中长期战略
品牌扩展:计划发展Buy Bye Baby和Overstock品牌,探索Kirkland's Home批发业务。
全渠道转型:优化实体门店与电商协同,聚焦高利润渠道;利用Bed, Bath and Beyond品牌资产提升盈利能力。
五、问答环节要点
门店转型细节
成本:单店转型成本约10万美元,具体视装修情况(如地板更换)浮动,Brentwood店约3万美元。
数量:现有约300家门店,计划24个月内转型250-275家,2026年Q1启动30家,目标覆盖2026年返校季。
业绩:Brentwood店客流量、销售额持续超预期,卧室、厨房品类表现突出。
财务与运营
电子商务:短期聚焦实体门店,电商或继续下滑至年初水平,优先保障高利润渠道。
关税影响:Q3预计影响100基点,通过供应商谈判、定价调整部分抵消;正减少对中国依赖,转向国内采购。
流动性:当前总流动性约3000万美元,债务5520万美元,资金主要用于门店转型和库存优化。
六、总结发言
管理层强调转型不仅是品牌更换,更是全渠道零售变革,客户体验与运营效率为核心。
对Bed, Bath and Beyond合作、领导团队及初期业绩有信心,将加速全国推广,目标2026年返校季实现规模效应。
感谢团队与股东支持,认为“最好的结果还在前方”,聚焦长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