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汽车因15%关税股价大涨:成本倒挂意外造就日本车企竞争优势 美国本土贸易保护反成枷锁?

用户头像
丰田汽车(TM)
   

7月23日早盘,丰田汽车股价一路飙升,涨幅迅速突破15%,同时三菱汽车、马自达等也大涨超过10%,日本汽车板块沸腾。而这一切的催化剂来自于太平洋彼岸的一则深夜公告:特朗普宣布美日达成贸易协议,将日本进口汽车关税从25%降至15%。

根据日本放送协会(NHK)获得的协议细节,美国对日本汽车征收的25%惩罚性关税被削减至12.5%,叠加原有的2.5%最惠国待遇基础关税,最终形成15%的总税率。

上述转变直接扭转了四个月前的产业困境。6月数据显示,自今年4月3日起,美国对所有进口汽车实施的25%关税曾导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暴跌26.7%,并出现连续三个月的下滑。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旨在保护美国制造业的关税政策,正使本土车企陷入成本劣势的泥潭。

根据特朗普政府此前的政策,美国汽车制造商需承担50%的铜进口关税、50%的钢铁关税,以及来自加拿大、墨西哥生产的25%附加关税。铜作为电动车电机、电池的核心材料,其关税成本将直接推高美国电动车制造成本,每辆车增加数百美元。

而美国车企约92%的铜进口依赖智利、加拿大和墨西哥,关税已导致供应链紧绷,供应链断裂风险高悬。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丰田等日本车企只需应对15%的整车关税。也就是说,美国消费者仅需为此多支付15%的费用即可选择丰田,而本土车企却在原材料端背负高额成本,这一“成本倒挂”现象使日本车企意外获得定价优势。

更严重的是,这一局面直接挑战特朗普“让汽车工作岗位回流美国”的核心主张。明治安田研究所经济学家前田一孝指出,15%的关税税率是日本避免经济衰退的关键阈值,它足以让日本车企保持对美出口的竞争力。而美国车企的成本困境可能迫使它们缩减本土产能。

矛盾效应已反映在资本市场,丰田股价单日涨幅最高达14%,市值激增,而福特、通用、特斯拉则因成本压力遭遇投资者抛售。

市场的反馈暴露了多边关税政策的不可控性,当美国对原材料和区域生产链施加高关税时,其本土企业反而成为最直接受害者。

分析师警告,美国车企的困境可能仅是开始。花旗利率策略师Tomohisa Fujiki指出,随着贸易不确定性消退,日本央行加息概率升至75%,若日元进入升值通道,日本车的价格优势可能进一步强化。

随着底特律的工程师们计算着每辆车上百美元的新增铜材成本,而丰田生产线则为可能的出口增量调整排期,这场关税博弈或许无情的揭示了一个悖论,即旨在保护美国自身产业的壁垒,最终可能让本国企业沦为代价最高的买单者。

正如华尔街分析师在CNBC访谈中的感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下时,没人预料到最终受益最明显的会是日本车企。”当美国车企为原材料支付50%关税时,他们的竞争对手只需为整车支付15%,这一数字的对比,或将成为全球贸易扭曲竞争的最新象征。

注: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结合辅助观点分析撰写成文。

责任编辑:丁昊

来源:新浪财经

为提升阅读体验,雪球对本页面进行了排版优化

风险提示:用户发表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雪球的立场无关。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