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用户头像
盟军(TROO)
   

今天去看了一部电影《里斯本丸沉没》。

empty

里斯本丸是上世纪20年代日本建造的7800吨钢铁船。

1941年12月,日军大举入侵香港及东南亚地区。

几十万盟军沦为战俘,三万六千盟军战俘被运送至日本做苦力。

里斯本丸在这期间装载了1860名英军战俘。

从中国香港前往日本。下图是大致行程图。

empty

1942年10月2日,这艘船行驶至浙江舟山外洋。

由于日军违反《日内瓦公约》,未在船上悬挂任何运送战俘的旗帜或标志,“里斯本丸”在东极岛海域(浙江舟山外洋)被美军潜艇鱼雷击中遭鱼雷攻击而沉没。

为了防止战俘逃跑,日军企图让战俘被埋葬在这片海域。

但是为了活下去的信念,战俘开始和日军搏斗。

于是日军就开枪射杀战俘。

有255名舟山渔民冒着枪林弹雨,一次次划船冲上去将落入水中的战俘救起。随后还为英军战俘提供食宿,让他们生存了下来。

这是当时参加营救的当地渔民林阿根。2020年去世。

empty

在海难中被营救的士兵。

empty

这段历史被挖掘出来,还有一段渊源。

早在2013年,韩寒拍摄《后会无期》,方励被拉上东极岛。

在东极岛上方励听说了里斯本丸的故事。

于是方励决心把这段历史给挖掘出来。

从事地球探测和海洋调查技术专业的方励,本能地想去搜寻一直没人找到过的“里斯本丸”沉船。

2016年、2017年,他带领专业团队两次搜寻,运用水下无人机、海底声呐等专业设备多次探测,通过分析数据与历史资料多次对比,终于在浙江舟山那篇海域,找到了“里斯本丸”的残骸。

为了挖掘这段历史,他前后走访了日本、中国、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

在疫情期间,甚至卖了自己的房子来获取资金支持。最终用了近10年时间,通过采访130位亲历者的后代,还原了里斯本丸沉没的历史原貌。

他去了解每个人的故事,然后再一次次讲给更多人听,每次讲他都会流眼泪。

他说他70岁,但是我看着像50岁,因为他有一个非常简单、纯粹的灵魂,这种人往往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小。

empty

为了拍一部电影不顾一切倾家荡产,值得吗,无数人曾这样问过方励。

他看的很淡,自己追求的并不是功名利,而是专注做一件事所获得的幸福感、快乐感、成就感和荣誉感。

生命有限,通过追求自己所愿扩展生命的宽度,在有生之年不留遗憾。

他用了10年完成了这样一件事,本身已经退休的年纪,却依然在追求自己热爱的事情,没有成与败,下一个10年,他80岁,依然在路上。

有时候,能用10年或者一生去做一件小事,本身就难能可贵。

希望下个10年,我们都还在,依然保持热烈,依然充满希望,依然在现实的裹挟下保持着对最初心愿的追求和向往。

昨天晚上推完文章就出去骑车了。

回来发现审核没通过。

透露了一点行业内幕,估计是给枪毙了。

因为骑行发生了一点事,回来就11点半了,来不及再发了。

我们一起7个人。

领头的骑着公路车,他在前面破风。

我本来骑着山地就跟在他后面,这种车在公路上同体力的很难跑赢公路。

于是另外俩老弟冲到我前面了,然后我排第三。

在过一个花坛的时候,突然领头的人随着车一飞而起,直接从地面弹起来一米多。

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前面俩老弟紧急打方向。因变换速度太快也摔倒了。

是直接后仰撞上地面。

我比较幸运,山地的车很重,本来就追着吃力,我稍微停下踏板然后紧急后刹就停了下来。

领头的大哥比较惨,两个肘关节都脱臼了,车胎报废,前手把直接变形。

还好安全意识比较强,都带的有头盔,头盔砸到地上也凹进去了。

打了120,领头老哥的邻居坐上救护车把他送去医院了。

以前都是网上看到骑行事故。

没啥太大感觉。

等自己亲身经历的时候,才发现那一刻脑瓜子都嗡嗡嗡的。

意外险也很重要,这个小黄蜂小蜜蜂5号意外险。

遇到意外叫救护车,骨折后期医疗,骨折关节脱位都是有报销的,意外住院也有津贴。

一年几十块就能有个保障,天有不测风云,每个人最好都配置下。

(转自:二师父定投)

来源:新浪财经

为提升阅读体验,雪球对本页面进行了排版优化

风险提示:用户发表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雪球的立场无关。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