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基金香港)
2025年6月9日,华夏基金(香港)、维萨公司(Visa)、澳洲和纽西兰银行集团(简称“澳新银行”或“ANZ”)和富达国际联合发布香港金管局(HKMA)数码港元+(e-HKD+)先导计划第二阶段的中期报告,题为《变革全球支付:代币化货币与基金在跨境交易中的作用》。
本次沙盒旨在探索代币化技术如何推动下一代前沿支付基础设施的发展,包括了解代币化在促进交易中的作用,同时确保金融稳定和合规性。
华夏基金(香港)数字资产管理主管和家族财富管理主管朱皓康分享到:“华夏基金始终站在资产管理行业创新的前沿。通过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第二阶段,我们与澳新银行和Visa合作,利用代币化银行存款购买我们华夏(香港)发行的代币化基金。本次计划展示了新型数码货币如何提升基金单位发行与流通的效率和透明度。该沙盒不仅是我们虚拟资产战略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塑造基金管理未来的关键一步。”
华夏基金(香港)相信零售型央行数码货币(CBDC)具有简化认购、赎回和结算流程的潜力,同时能够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透明度。华夏基金(香港)将持续推动新型数码货币在基金管理、代币化资产以及跨境交易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全球数字金融领导者的地位。
自2017年以来,香港金融管理局主导了多项探索新型数码货币的沙盒,包括央行数码货币(CBDC)和代币化存款。这些针对前沿支付基础设施的探索旨在巩固香港作为高效交易环境的领先地位。2022年11月,随着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第一阶段的启动,香港金管局的努力迈出了重要一步,测试了假设性数码港元的创新应用及其成为香港居民和企业未来支付手段的潜力。
2024年9月,“数码港元项目”更名为“数码港元+项目”,其范围从数码港元扩展到包括代币化存款在内的新领域,并启动了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第二阶段,以表明其致力于探索数码货币更多变革性应用的决心。第二阶段围绕三个主题展开用例探索:代币化资产的结算、可编程性以及离线支付。
华夏基金(香港)、Visa、澳新银行和富达国际是参与沙盒的11个联盟之一,专注于可编程性和代币化资产的结算。该用例探索了新型数码货币与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MMF)之间的跨境交易。沙盒参与者将测试澳大利亚投资者如何使用数码港元或代币化存款从香港资产管理公司购买代币化基金单位。整个过程分为两步:首先,澳洲投资者通过其澳新银行获取数码港元;其次,使用数码港元购买华夏基金(香港)的代币化香港货币市场基金的份额。这些交易设计为接近实时且同步,以测试减少与结算相关的对手方风险的效果。
在沙盒的下一阶段,沙盒参与者将启动端到端的交易测试,以深入研究代币化技术如何降低与结算相关的对手方风险。预计这些测试将为行业在互操作性标准、代币标准、代币分发以及区块链技术提供的24/7可用性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见解。沙盒参与者期待此次沙盒能够帮助充分挖掘数码港元在香港的潜力,并为塑造全球虚拟资产行业标准作出贡献。
英文报告全文:
https://www.visa.com.sg/content/dam/VCOM/regional/ap/singapore/global-elements/documents/interim-report-e-hkd-pilot-programme-phase-2.pdf
若无特别注明,数据源自华夏基金(香港),彭博,截至2025年6月9日。
投资涉及风险。基金单位可升亦可跌,过往业绩并不表示将来基金回报,未来回报不能被保证。阁下亦可能损失所投资之本金。本数据并不构成对于任何证券或基金的买卖或进行任何交易之邀约或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件只供阁下参考之用,阁下不应倚赖本文件作任何投资决定。本文所载之部份数据或数据是从非关联之服务商取得的 , 我们合理地相信该等数据或数据是准确,完整及至所示日期为最新的;华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确保准确地再制作该等数据或数据,但并不保证该非关联之第三方所提供之数据或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华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所做出的任何预测性建议或者意见并不代表未来市场实际情况,所有建议或意见可在未有进一步通知的情况下改变。有关指数供货商的详情(包括免责声明),请参阅基金章程的相关披露。阁下应细阅基 金销售文件,包括风险因素。如有需要,应咨询独立专业意见。本资料之发行人为华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此数据并未被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所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