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icefighter: 除了生鲜,预制菜,冷冻食品之外,零售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趋势,自有品牌,会员制超市,以costco,山姆为代表。
根据costco,山姆的资料可以看到,食品才是最容易做自有品牌的。
但是costco,山姆从高端开始做起,国内公司和他们硬碰硬机会不大,更大的机会在于差异化竞争,从农村包围城市。
而如果要做成本更低的路线,面向更广大的消费群体,只有线下必定做不大,必须要有线上的支撑。盒马当初的战略就是线上线下全部经营,坪效特别高,这是对的。
线上越来越重要,连国内生鲜零售的代表人物安徽王卫都说用户越来越懒,线上占比越来越高。
谁最可能做好全国线上为主的生鲜食品的自有品牌零售?
只有两个公司有可能,美团,拼多多。
但是考虑到生鲜食品,不管是是不是自有品牌,由于即时性消费需求很高,需要最后一公里配送。拼多多在这块没有任何优势。
我还是认为,中国最有可能诞生自己的costco的公司,就是美团。
美团在两条路上,生鲜零售,预制菜,冷冻食品零售,其他更加标准化的食品零售(例如零食,粮油),不管卖第三方品牌,走平台路线,还是做自有品牌,走自营路线,它都是唯一一个可能成功的。
如果中国未来零售业还有一个潜力最大的公司,美团已经是赔率最高的。其他都没戏。//@icefighter:回复@逸修1:文章关于即时性的分类不错。
我个人觉得,日本市场的零售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
不能动不动对标美国。
日本的零售,我们可以看到,有几类,百元店例如日本大创,软折扣尾货零售例如堂吉诃德,便利店零售711,冷冻预制菜生鲜零售业务超市,会员制购物costco。
这些都是日本零售业态的典型代表。没有看到一个以单纯生鲜为主导的公司。
生鲜本身是一门很难的生意。它是七英尺栏,特别非标。
而百元店,软折扣,便利店零售(可以看成快餐,对标美团),冷冻预制菜(对标三全水饺),会员制购物,这些模式其实都是更加标准化的,规模效应更强。
我认为未来单纯的生鲜的战略价值有多大,还是不好说的。因为线上的生鲜,终究没有线下的生鲜有现场陈列的优势。
但是生鲜的下一个步骤,预制菜,冷冻食品,是标准化的。
现在用户越来越懒,年轻一代用户,都喜欢半成品预制菜,成品预制菜,速冻食品。
这块更加标准化,理论上可以诞生巨头。
日本业务超市就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预制菜公司。
那么美团很可能会成为国内最大的预制菜,冷冻食品公司。
所以我不会投资国内任何预制菜,冷冻食品公司,因为日本已经证明了,当渠道下场来做这门生意,是很有优势的。
不管是京东,还是淘宝,他们要做线下生意,餐饮这个最高即时性的生意机会不大,美团的优势已经很显著。
而其次就生鲜和预制菜,冷冻食品这个中即时性的生意。
这块生意一旦被美团占据,京东,淘宝的零售业务以后就没啥大的想象力了。
美团凭借即时性最高,消费频次最高的餐饮,生鲜,预制菜,速冻制品业务,高频打低频,再做低频标品3C数码等,我觉得难度低于从低频标品3C电子去做高频非标品生鲜,预制菜,速冻食品的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