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格局了鱼仔
 · 广东  

20250904$新乳业(SZ002946)$ 更新,最近和新乳业的团队一直在紧密交流,思考后有几点收获,记录如下:
1、我自己觉得新乳业的赔率特别好理解,其实就是三种产品的结构变化,上等马就是朝日唯品这种盈利最好的高端酸奶(净利率能给到15%),中等马就是普通低温酸奶(净利率能给8%),下等马就是常温牛奶(占比一半的夏进是唯一盈利的,净利率甚至可以做到8%,整体常温就给4%合理),现在公司收入100亿,预计2027年做到125亿不难(每年6-8%的增速),那赔率就出来了:
a)理想状态的天花板就假设全部都是朝日唯品,19亿利润给20xpe(毕竟高端)就是380亿市值,往上看2.5倍;
b)合理的情况就是一半朝日唯品一半普通低温酸,14亿利润给17xpe就是240亿市值,往上都还有60%的空间;
c)极限赔率就是一半普通低温酸一半常温牛奶(和现在情况类似),8亿利润给15xpe就是120亿市值,往下只有20%空间;
【所以这是一个往下最多20%,往上能看到60%乃至翻倍的机会】;
2、公司的成长性从哪里来?
a)【核心还是朝日唯品,要重视】,24年做到了9个亿产品(其中包含了3个亿代工),4个亿的B端+2个亿的C端,25年预计B端(主要是喜茶的增长)和代工端收入的增长是15%,C端再来2个亿的增长(因为4月推出的芭乐目前月销是0.2亿,25年就能贡献1-2个亿,现在又上了一个焦糖布丁,9月之后的月销有0.1亿,全年能贡献0.5亿),【25年的朝日唯品大概12个亿,20%的增长和利润的改善】;
b)活润,主要在西安,24年是5个亿,25年能到8个亿(增速就是60%);
c)渠道的拓展,比如公司现在已经有3-4个亿的收入来自量贩零食渠道,后面爬升会很快,上的产品是中端款比如活润大果粒,争取“高端产品从上往下打,掌握高端消费力和商场,中端产品从下往上打,掌握广大毛细血管”;
d)期权:海外业务探索,核心高管已考察,目前处于研究阶段;
3、【ROE、净利率的预期差在哪里?规模效应的凸显,这点很重要但是市场上大部分人都不懂,这涉及到常温白奶和低温酸奶的核心差别(而不是冷链的成本和管理),奶砖是可以规模生产不需要换设备,但是低温酸的SKU多、单产低、产能利用率其实很低,所以如果跑出一个低温酸大单品(比如君乐宝的简醇就是10个亿的大单品,这是一个门槛),会直接提升产能利用率,把成本压的更低,利润空间就是从这里来,所以我不认为白牌或者$伊利股份(SH600887)$ $蒙牛乳业(02319)$ 也能进来做好低温酸奶大单品】;
4、对公司经营的思考:
a)没人可以怀疑新乳业在低温酸的管理效率,包括老总也是之前从基层做上来的,这几年的管理层变动就已经很精彩了,自身管理水平的α是多年的系统积累工程;
b)给的数据太保守,公司出来交流对很多数据是很保守的,明明是利润增长20%多的企业,给人老消费感太重,不利于资本市场了解;
c)【经营思路有点老套】,公司还认为“朝日”这种日本品牌是在中国“有背书、代表品质”,这不是叶国富10年前的玩法吗?现在的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早就不会认为这两者有啥关系了(看明治就知道了:明治中国牛奶及酸奶、冷冻甜点等业务销售额下降,未能走出亏损阴影),国潮、年轻化,还是要做起来,思路不转变,很难再上一个台阶成为爆品(这一点让我想起我最近研究的另一家公司波司登,有空分享)。

小而美系列:新乳业@格局了鱼仔 :  小而美系列:新乳业  这个票给我最大的收获是:1、远离宏大悲观叙事,去挖有增长的结构品类;2、对能兑现业绩甚至超预期的股票要把握
深度拆解一下:
一、产品结构
公司24年收入106.7亿,里面低温奶55.8亿(同比+7%,占比56.7%),常温奶42.6亿(同比6%,占比40%)
二、Q1回顾
Q1营收26.3亿(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