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这篇文章发布已过去一年四个月,一年多前的推想,有多少现实佐证呢?值此AMD新季财报,浅谈两句。
AMD已经赢得了x86的长期战役,英特尔完了。这里不再赘述,盘点18年来的种种非常有趣,未来有时间可以写写。而AMD近期的动作中最有趣的,莫过于ZT Systems的操作了,去年8月49亿刀收购,不到一年又以30亿刀卖出,这什么操作?一笔赔钱的生意?一次专注于主业的剥离?你看到了什么?
去年,显然AMD对于AI市场能见度低,手中有一定竞争力的产品,但对如何打开市场存在焦虑。这恐怕是是收购ZT的最大动因,直接买了客户名单和信任。但随着AI市场的需求展开,AMD牵头的产业联盟成型了,ZT反而成为妨碍联盟的障碍,是时候剥离了。这个转手的变化就是对产业链的建设成本。我们作为产业观察者,有必要看得再深一点:一年过去了,AMD面前的AI产业能见度变得好了,从财报里能看到AMD的GPU的供向,从领先企业,到CSP,到主权,需求比我以往任何时候的预期都要乐观。
值得重视的是,AMD的解决方案仍距离英伟达有不小差距,AMD需求若此,英伟达的需求有多大自不必说了。时隔一年多,我看到了可被证实的未来,更加确信的产业路径,更为可靠的押注genAI的坚实证据。
而这一点,金融资本也看到了,才有英伟达的历史新高,和AMD重回高位。
现在,产业上的路径清晰度如是,我们面临的是金融资本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一年多以前,产业上还存在模糊判断,需要信心找补,现在不需要了,但主要矛盾变成了如何定价。任何产业的需求都有上限,也有产业周期,大的浪潮伴随着一个个小的浪潮,而金融资本的定价不会同步,当下,逐渐超前的定价成为可能。这将是这个及下一阶段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
一年多以来,我个人已经每天ChatGPT不能离手,生活和工作上都有点依赖了。从ChatGPT发布第一周我就开始用,到逐渐使用频次增加,到近半年左右每天离不开,我深刻感受到了其进步,也不回避当下的幻觉依然严重。但一叶知秋,genAI终将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方面,并重塑整个世界。
逻辑推演加上我的主观感受,就是结论,作为普通观察者,我们应当意识到:
产业的确定性已经抵达,但不是所有人的胜利都会同步兑现;
金融市场的节奏会领先产业节点,这反而带来了新的风险;
如果说一年前是“愿赌服输”的押注时代,那接下来就是“谨慎乐观”的波段策略阶段。
再强调一遍,现在的核心矛盾不再是“这场AI浪潮是否真实存在”,而是如何估值、如何定价——即产业路径的确定与金融周期的波动错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