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水务行业采用浮动利率机制,但多数城市水价长期未调整(如广州时隔13年、深圳8年才调价),导致供水业务盈利能力低于政策要求,存在显著上调必要(如广州部分阶梯涨幅超90%)。对比海外,美国水业等凭借顺畅的水价调整机制实现了约10%的稳定业绩增长和高ROE,享有约25倍PE的高估值,而其股息率也具吸引力。相比之下,国内水务公司估值普遍偏低(约10倍PE),存在巨大修复空间。目前国内水价市场化改革正在加速(广州、深圳、中山、东莞等多地已启动或完成调价),叠加行业资本开支下行、自由现金流转正趋势(上半年资本开支同比下滑21%,自由现金流好转),水务企业盈利确定性和分红能力(如粤海投资股息率近6%)将显著增强。水价提升直接带来盈利弹性和现金流改善,且无坏账风险。同时,城市管网维护、污水治理等领域仍有巨大发展空间支撑增长。因此,水务板块基本面改善(水价改革、现金流优化)与估值重塑进程开启,当前是低位布局优质水务运营资产(如粤海投资、首创环保、北控水务等)的时机,预期其估值将向国际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