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溯一: 雪球还是卧虎藏龙啊,学习了学习了。研究再多,预计各位跟我一样还是要从股票收益里获得正反馈。这里小小补充一下个人投资上的一点见解,供大家探讨。
1、虽说集采,但终究医疗行业大部分还是要定性为成长行业,成长性还是这个sector要着重关注的点。
2、主瓣介入确定性高,但诚如@溯一 所说,渗透率也已不低,未来吃的收益来源于扩适应症提高渗透率+哪一家分的饼大+出海进展,赚取少量beta收益+个股alpha较大收益的思路,难度略高。
3、三尖瓣介入属于未被证伪的sector,渗透率极低,未来吃的收益来源于术式验证,指南升级进而打开市场,赚取大量市场beta的思路,难度相对较低。而国内标的的稀缺注定了$健世科技-B(09877)$ 的强alpha属性。
4、从博弈的思路来看,在集采的背景下,个人倾向于将筹码押注在【低渗透率+绝对新技术(非me-too技术)+潜在市场够大】的标的上,抑或是在出海业务上有竞争力并看到曙光的标的上如$先健科技(01302)$,风险偏好低的就pick $迈瑞医疗(SZ300760)$ 等。顺便补充一句,先健和健世有合作,不排除未来健世的出海收益先健可以分一杯羹。//@溯一:回复@prgstock:很好的思考,谢谢分享 试着讨论一下哈。
1,TAVR术式确实比较成熟了,尤其是在美国。去年美国TAVR手术量是10万例,从疫情前的2019年到23年的复合增速是8%,相比Sapien刚获批上市的2012年到2019年的那段时间的50%的复合增速低不少。增速下降的原因,除了疫情因素,TAVR术式的渗透率也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我估计渗透率已经到25%甚至更高)。未来如果要保持8%甚至10%的增长,除了继续替代SAVR以增加渗透率,还必须要有适应症的扩展,扩展到无症状重度狭窄和中度狭窄,这也是为何爱德华积极推进Early TAVR和Progress的原因。这方面可以看看爱德华的2024 Investor Conference。网页链接{Edwards Lifesciences 2024 Investor Conference - 1698565 (webcasts.com)}
2,TT相对比较新,这两年围绕着TEER和TTVR的争论比较多,随着三款获批器械获批上市,临床数据尤其是真实世界数据越来越充分,相信会逐步达成共识。除了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医生操作的简便性和学习曲线可能会是很重要的因素。同时,器械的可优化和迭代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爱德华给出的指引是到2030年,TMTT合并收入将从明年的5-5.3亿增长到2030年的20亿美元。
3,有美国和欧洲的案例和数据在前,而且国内潜在需求比美国加欧洲还大,其实国内企业抄作业并不是特别难。但过去几年启明和微创抄的并不好,更多应该是自身的原因,其实健世也有同样的问题,过于追求速度而忽视了组织能力的建设和临床需求的差异化,更忽视了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打造,以至于在资本寒冬和稍稍严厉一点的行业监管环境面前,就不得不裁员收缩,实在是可惜。
$沛嘉医疗-B(09996)$ $爱德华兹生命科学(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