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浩然斯坦
 · 上海  

卡夫亨氏这事儿,很多人会纠结 “买贵了”,但往根儿上想,价格真不是最核心的问题 —— 关键是从一开始就 “买错了”,错在没看清它所在行业趋势和自身生意的本质。
卡夫亨氏做的是什么?无非是甜食、加工肉这类日常食品,说直白点,它的产品和那些没牌子的 “白牌货” 差异性太小了,消费者今天买它的番茄酱,明天看到超市自有品牌更便宜,可能就换了,替代性极高,这种生意本身就没什么 “护城河”。
更要命的是,它还赶上了行业往下走的周期 。
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健康,对高糖、高加工的食品需求一直在降,行业景气度往下走,就算公司再怎么砍成本、搞营销,也很难逆势翻盘。所以从买入的那一刻起,结果其实已经注定了。
我一直说,对绝大多数公司而言,行业向上是比个股基本面更底层的决定因素。
就像种地得看天,行业要是走下坡路,就算公司管理层再厉害,也很难对抗大趋势。
反过来想,选对了往上走的行业,公司的成长确定性自然就高。
比如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些年一直在快速渗透,从政策支持到技术迭代,再到消费者接受度,全是向上的动能,新能源车的一个特点是天幕,福耀玻璃作为汽车玻璃的龙头,跟着这个至少20年的行业巨变趋势走,就算短期有波动,长期业绩也差不了;还有体育行业,这些年大家健康意识提升,运动需求越来越旺,安踏作为运动鞋服的龙头,在这个未来10年确定性非常高的行业红利中,增长的确定性自然就强。
这其实就是芒格说的 “要去有鱼的地方钓鱼”。你在干涸的河里,再怎么擅长钓鱼技巧也没用;只有在水多、鱼多的地方,才能有好收获。投资也是这个道理。
卡夫亨氏的教训,本质上是 “在没鱼的地方硬钓鱼”:行业往下走,产品又没差异化,就算是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也难挽颓势。所以做投资,先把行业的 “大方向” 看清楚,比纠结一时的价格高低,要重要得多。

我们能从卡夫亨氏的失败案例中学到的什么?@浩然斯坦 :  我们能从卡夫亨氏的失败案例中学到的什么?  最近卡夫亨氏(Kraft Heinz)宣布将拆分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十年前由巴菲特主导的460亿美元的这笔并购,算是彻底失败了。
事实上,巴菲特对卡夫亨氏的投资一直是他较为遗憾的一次经历。
截至 2023 年底,当年与巴菲特一起参与并购的 3G 资本已出售了全部持股,而伯克希尔・哈撒韦在卡夫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