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驾创新(02431)$ @今日话题
佑驾创新近期发布的 “小竹无人车” T5 和 T8 两款新品,展现了其在 L4 级自动驾驶领域的战略布局和技术整合能力。
这两款车型分别针对城配、工业物流、矿区和港口等场景,T5 容积 5.5m³、载重 1000kg,主打快递城配和商超零售;T8 容积 8.5m³、载重 1700kg,可深入矿区等专业场景。
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供应链协同降本—— 通过复用前装辅助驾驶的硬件供应链(如地平线芯片、速腾聚创激光雷达),实现零部件通用率提升,预计单车成本可降至 4-5 万元。此外,佑驾创新将城配场景与前装辅助驾驶的城区场景深度绑定,形成 “载人 + 载货” 双向赋能的技术闭环,这一策略有助于快速积累数据并优化算法。
不过,新品面临的挑战同样显著:
一是路权与法规适配,作为需在开放道路行驶的 “大车”,T5/T8 需符合各地法规对车辆资质、保险和安全员的要求,目前仅在成都、陕西等地试点广西玉林市人民政府;
二是运营能力竞争,物流行业本质是 “脏活累活” 的效率比拼,佑驾创新需在车辆调度、维护和场景适配等方面证明其规模化运营能力。
从财务预期看,若 2026 年实现 1 万台销量,预计贡献 4-5 亿元营收,相当于再造一个 2023 年的佑驾创新,这一目标能否达成取决于供应链稳定性和市场拓展速度。
无人物流车行业前景:技术红利与商业落地的博弈无人物流车行业正处于技术红利释放与商业化落地攻坚的关键阶段。
政策端,国家邮政局、商务部等明确支持无人配送车规模化应用,多地出台专项管理办法(如玉林市对车辆尺寸、安全配置的规范)广西玉林市人民政府;
技术端,激光雷达成本下降超 90%,L4 级算法在复杂城市场景的泛化能力显著提升,头部企业如新石器、九识智能年交付量已突破万台。
市场需求方面,物流行业降本增效诉求强烈,无人车可降低 40%-70% 的件均成本,尤其在矿区、港口等封闭场景已实现规模化替代。
但行业仍面临三重挑战:
法规碎片化:各地对路权、责任认定标准不一,全国性法规尚未出台,企业需重复申报测试牌照,增加合规成本广西玉林市人民政府;
技术长尾问题:雨雪天气感知、极端路况决策等仍需优化,部分企业通过 “硬件冗余 + 远程接管” 缓解风险,但未根本解决;
盈利模式待验证:尽管硬件成本大幅下降,但多数企业仍依赖资本输血,需通过 “硬件销售 + 订阅服务 + 数据增值” 组合拳实现盈利。
未来 3-5 年,行业将呈现场景分层、头部集中的格局:封闭场景(矿区、港口)率先盈利,城配场景依赖政策突破,末端配送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具备全栈自研能力、绑定核心物流渠道(如顺丰、邮政)的企业更易突围,而过度依赖单一场景或供应链的玩家可能被淘汰。随着成本进一步下降和法规完善,无人物流车有望成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构城市物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