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聊聊,稀土按摩一下,先轻后重。
稀土上涨的核心是周期反转,本质是“供需”。供需要判断当下的供需情况和未来一到两年的供需。管制啊贸易战啊只能当个添头,影响涨幅空间不影响趋势成立。
一切利好和利空因素只有关联到“供需”的才是值得考虑的。
1.需求端,轻稀土的年需求是有一定增速的,虽然现在很多机器人低空什么还在起步阶段,但是一旦迈过了0-1,从一到十是很快的。对于五到十年的远期预期来看,我认为需求量翻倍也是很有可能的。
2.供给段,先说当下。全世界谁在供给?我们占了百分之90的冶炼量。这里不全是用自己的储量,有部分是外采的精矿我们加工的。
外部有没有竞争对手?有一些杂毛,无论是技术储量产业链都不行,技术层面至少有五到十年的差距。
也就是说当下而言,只要国内控制“配额”增速,全球的供给量就会收缩。
今年的配额没有公布,但是政策面有一个特征。一个阶段的政策只能用一个声音说话,不可能搞出互相矛盾的政策互相扯后腿。
过去几年稀土政策面风向是收紧的。十年时间整合中北集团,去除小作坊无序开采,可以说稀土是反内卷走的最快最好的。集团内部实现配额生产,控制供给增速。
稀土原理条例进一步强化防止黑开采的逻辑,处罚力度增强五倍。反走私,控制供给。
所有的政策都指向“控制”供给端,你说配额会不会唱反调?疯了这不是。
这个阶段的是收紧的,最近两年的配额大概率是维持较低增速的。
那么未来两到三年有没有外部新增产能?
mp27年三季度有一点,那是那点产能连北稀零头都没有。
也提醒各位,就算排除技术差距,扩产是要时间的。一般最快要两三年。现在信息比较发达了,只要建设产能,两三年里都不被人知道几乎是不可能的。
目前来看我觉得保持乐观。基于预期差,如果能判断出来一年后可能会有比较多的产能正式投产那是可以适当警惕的。
预期差快人一步就行了,快人三步就汤都喝不上了。三年后要投产,我提前三年离场?扯淡了嗷。
3.涨价空间
稀土价格指数22年最高到400以上,我们就按400算。
现在才刚刚205。
就算这一轮周期在供给收缩的如此厉害的情况下,没有过前高,起码能到个70%80%吧。如果价格来到300左右,市场才可能会预期这个价格持续时间不会太长,提前离场我觉得是可能的。
现在才200我感觉不用太担惊受怕。涨价空间是充足的。
对于企业利润来说,我希望大家明白一件事。不需要价格来到前高利润才能过前高。
过去五年稀土的配额总量是上升的,只不过增速放缓了。三年大概上涨了百分之五十的总量。
也就是稀土的价格来到之前的六成以上,利润就能过前高。这个逻辑大家能明白不?
小学数学题,单价✖️数量➖成本=利润。
涨价空间这方面mp是给我们打样了的,mp三年后国防部的报价比我们现在的价格还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涨价空间。人家自己都愿意花高价买,我们没必要卖太便宜。
4.宏观
提示两点,10年行情和21年行情是被叫停了的。一次是国际仲裁认为我们搞垄断,一个是国家自己叫停的,上游价格过高不利于下游发展。
所以我提示在上游价格过高的时候要警惕政策,但是70%80%之前不用太担心。
再聊点题外话,看到这个的算赚到了。
下一轮美元潮汐可能要开始了。我们是不可能给他们捞到低价资产的机会的。
从去年九月到现在,国家控盘是非常明显的。稳金融不是说说而已。你们试想一下你们是国家队先买什么。
先买银行,金融,央国企,自己人嘛。
然后呢?资源。
这一步就是人民币计价资产重新定价,矿本身也是有价值的。
我们过去三四年也是在阵痛期,但现在基本已经在复苏段了。之前我们要控制着中美利差不能太大,在财政政策方面一直是“精准灌溉”,是收着力的。
美国是繁荣转衰退的阶段,但我们不是。前几年的“逆周期”是什么意思大家再想想,我们和美已经不是一个周期阶段了。
另一个问题是前几年我们流动性的上游有点堵塞了。那就化债嘛,国家债务转地方。再大的饼吃的人多了也就是小小一块。化债任务基本解决以后呢流动性传导会变得通畅,研判一下,未来一两年是政策大年。财政政策会一揽子一揽子地出。
十四五转十五五,不要和国家对着干,未来的流动性会逐渐健康的。但是今年的政策我持保守态度。十四五很多任务已经提前完成了,得留点力给十五五。
中重稀土,不用担心啊。六月份放开管制的,审核最长要四十五天。外围稀土虽然已经涨很多倍了,但是他们敢不买吗?不买下个月就得停产。
我们是军民分离,配额式的出口,大概一季度一批好像,不给他们囤积资源的机会,也就是外围库存始终上不去。价格再贵也会买的。
中重三四季度利润会大幅增长的,四季度更明显,静待佳音即可。
$北方稀土(SH600111)$ $中国稀土(SZ0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