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我本自由
 · 上海  

回复@随波逐流cmu: 中国平安我是2016年为了赌深港通切换到平安银行后悲剧的,刚切换过去就碰上换董事长(邵平变更为谢永林),结果偷鸡不着蚀把米,一直出不来,最终错失了2017年行情。其后平安银行一直做到2019年5月。后面唯一成功的是上海环境的垃圾分类行情。但当时因为总体准确踩准了投资市场节奏,资产增值速度很快,觉得保住这些市值,这辈子也够了,应该要保守一点,专业一点,就看了许多投资专业书籍,学习了许多财务知识,这个我主贴里也说了。然后,2019年6月开始,我就成了财富毁灭器。本来上海环境4个涨停分批出来,我加仓买入其兄弟单位城投控股(想赌跟涨),因为持仓量大,6月去现场开了股东大会,从常识的角度判断大会内容,应该马上出局,遂于第二天杀跌出局,当天(6月28日)早盘的K线上还留下了我放量杀跌的痕迹。其后,基于国家政策在新能源汽车、科技和消费中选股,如果仅仅这样就好了,但当时又学了很多投资专业知识,开始同时阅读财报,这样在选股上导致矛盾和冲突,不断地错失机会,后面又因为损失厌恶心理,在城投控股跌下来后研读城投控股财报,发现城投控股的资产价值远远超过交易价值,如果把城投控股清算掉,现价买入可以大赚一笔。于是便大规模买回城投控股,再后面,继续学习投资专业知识,分析角度越来越多,越分析,越发现城投控股竟然存在历史性的大机遇,如此,为了不错失自己学习了这么多投资专业知识、化了这么多心血研究出的成果,从而错失了其他所有的机会,包括我强烈看好的有色金属行情。从财报的角度,以及从投资市场的角度,我实际也没有看错城投控股,它确实面临历史机遇,我也声嘶力竭地希望管理层落实“错峰发展战略”,向投资和租赁倾斜,但是A股终究是A股,即不能解散它,也不能影响它,城投控股开始扩展房地产开发业务。我到了不得不做抉择的时候,实际从我内心而言,我还想在城投控股中继续坚持下去的,因为城投控股虽然扩展开发业务,但目前拿的地都还是安全的,所以,就算继续下跌,幅度也有限,可以继续等待机会。而当时A股市场,已经没有我可以切换的标的。但我又处于伦理冲突之中,本来承诺城投控股业务摊牌之后要出局的。如此,一错再错,因为有平安情节,80%切换到73元的中国平安,直接再次腰斩。现在回头看,如果坚持住城投控股,过程中给了好多次高切底的机会,就算拿到现在,也要高出现在20%的市值。而当时的热门股,早已跌得面目全非了。只是我,不停地一错再错。痛定思痛,觉得要走一段多元化的投资路,在保持中国平安仓位的前提下,其余部分灵活机动,进行了不同方法的操作,在这个背景下,以为看懂了复星医药的业绩,在2023年一季报和中报前埋伏,一季报成功了,中报悲剧了,直到最近才解套,账面上显示有13万的利润,但算上资金成本实际是输的。中国平安现在只有57元,算上分红,也才67元,我还输10%,我怎么可能走。而且,我主贴说了,投中国平安,我是将资金交给马明哲董事长了,投资专业知识我不是说扔掉,但只是可有可无的辅助性东西,或许是用来交流和娱乐的,我将坚持我持续稳定获利的投资模式:常识选股,低价买股,长期持股,T+0炒股。中国平安我会一直持有下去,直到出现泡沫。$中国平安(SH601318)$ $城投控股(SH600649)$ $复星医药(SH600196)$ //@随波逐流cmu:回复@我本自由:你不就是那个鼓吹大家54卖平安,卖飞的吗,改马甲就不认识你了吗

中国平安:看不懂就不看@我本自由 :  中国平安:看不懂就不看  中国平安是我的主力仓位,但我平时不大关注平安的信息,也不大发表关于平安的话题,最多到财报季,看一下相关数据,但只看第一页营业收入、利润、增长率等基本信息,再看一下分红。财报里面的内容,不是不想看,而是看不懂。既然看不懂,就不看了。
都说投资要讲确定性,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