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究竟法门
 · 四川  

写得挺好。 极限思维,就是这样了。 $乐信(LX)$ $奇富科技(QFIN)$ $小赢科技(XYF)$
互金我还是认为是一条黄金赛道, 算是B2C。 虽然资金从银行出来,但是平台还是产业链上切分蛋糕的环节。 生命周期贼长、 天花板贼高。 增量可以看到两块: 一是民间借贷继续转线上的渗透率提升(现在线上借款的主要是40岁以下的, 以后这个群体的数量会越来越大); 二是海外还有广阔的空间。
只要这轮死不了的, 剩下的都是凤凰。 因为需求是客观在的, 小平台挂掉了, 往大平台集中。
黄金赛道, 个个才很小的市值, 股东回报也基本是中概股里面最好的板块, 没有之一。 主要问题就是监管风险。 从明年的这个时点来看, 监管的风险消除后, 这么好的赛道和股东回报应该给多少估值??
监管新规出台的主要痛点是行业的投诉太多了, 行业本身存在的必要性是已经完全被肯定了的。
那么, 问题来了, 哪些公司会剩下呢?
除去头部的巨头们不讲, 如果不让做24%以上的,一刀切, 那么这个规范行业的条文基本上就搞死只剩3家: 乐信、奇富、信也。 这还叫规范么? 降低投诉的方法就是让大家别干了, 这和治病干脆把人干死有啥区别? 罔顾经济学规律,粉饰太平么? 不让线上干36的(这是信用最差又最缺钱的群体, 缺钱到近乎刚需), 肯定重新转回线下,需求还是摆在那里。
即便这样, 这不等于现在做36的小赢、嘉银、宜人就没有投资价值。 这些互联网的公司, 就像博雅互动一样, 现金奶牛, 管理层和老板脑子又很活, 随便转成屯比特币公司, 估值还能提升到1.5PB。
我个人觉得, 除去现在表内干纯24的乐信、奇富、信也三家, 300亿余额以上的几家36的, 会允许干24+权益。 但是利率要标明清楚, 不能玩套路, 无差异化的贷款产品, 只有利率不同, 让市场去自适应。 信用差的客户, 去24的平台全部贷不到款, 再转去36的平台贷到了款, 那还有什么好投诉的呢? 利率高点, 一年也就多几百块钱, 能给你贷就不错了。
现在板块最佳标的就两个, 一个乐信, 一个小赢。 一个是助贷新规对基本面没啥影响(搞不好还有点利好), 另外一个就是回购超级牛B(跌成这样,市场根本不信小赢在回购)。 中报出来就知道结果了,还有一周。

刀口舔血 vs 安全边际@无限game :  刀口舔血 vs 安全边际  今年可以说唯一亏钱的投资是@乐信 ,其他的要么仓位很小,要么即便是低点卖了换了别的公司,最终钱也赚回来了。
如果只看财务数据,小贷公司老大@奇富科技 也就4x pe,1.4xpb,老二@信也科技 因为有海外业务给到5x pe,1.1x pb,老三@乐信 今年3x+ pe,0.7x pb,明年2x+ pe。再往下的@小赢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