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mavk-张
 · 广东  

近期 海风 比较强势,主要原因如下:

一、政策密集加码,深远海开发进入加速期

1、国内政策组合拳落地
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出台地方性政策,明确深远海开发时间表。例如,福建省提出 “稳妥推进闽南海上风电基地开发”,广东省将海上风电项目电价补贴执行期延长至 14 年。国家能源局更明确表示要 “研究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深远海海风”,浙江、山东、辽宁等地 Q4 将推进 GW 级别深远海项目招标。此外,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 “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为海风发展提供战略指引。
2、欧洲需求进入爆发周期
欧洲 2025 年海上风电拍卖量预计超 2024 年(19.9GW),创历史新高。德国、英国、法国等国计划在下半年推出近 15GW 招标项目,其中德国 N-9.4 场址通过负价格竞标授予 1GW 项目,英国第 7 轮 CfD 招标预计年底前落地。政策支持下,欧洲 2025 年新增装机预计达 3.6GW,2025-2030 年复合增速近 30%。
3、国内海风出口大幅增加,特别是塔筒领域,已经实现对欧洲的大批量供应。欧洲塔筒价格是国内的好几倍,出口到欧洲的海风塔筒盈利非常强劲。
二、技术突破重塑竞争格局,深远海商业化条件成熟
1、大容量机组与漂浮式技术突破
明阳智能 16MW 机组全球市占率达 35%,单台利润超 2000 万元;东方电气 26MW 机组成功吊装,标志中国在高端装备领域领先。漂浮式技术方面,三峡集团 16MW “三峡领航号” 全球最大漂浮式风机下水,国产化率 100%,适配水深超 50 米的深远海场景。惠生清洁能源自主研发的 12MW 张力腿平台(w.TLP™)和 15MW 半潜式平台(w.semi™)获 DNV、ABS 国际认证,技术跻身全球前列。2、抗台风与智慧运维技术验证
明阳集团 400 余台机组在超强台风 “桦加沙”(17 级)中实现零故障运行,其单点系泊系统使结构载荷降低 40%。智能化方面,“先知” 智能调度系统可实时监测风机状态,动态优化功率输出,台风期间发电量提升 15%。
三、需求爆发与供应链重构形成共振
1、国内装机进入放量周期
2025 年国内海风新增装机预计达 15GW(同比 + 124%),江苏、广东、浙江三省贡献 75% 以上增量。江苏射阳 1GW、广东青洲五七 2GW 等标杆项目加速并网,推动海缆、桩基需求激增。产业链数据显示,深圳水贝市场银浆单日销量突破 50 吨,光伏厂商四季度长单签订量同比激增 55%。
2、欧洲订单外溢与出口高增
欧洲本土产能不足,中国企业加速出海。大金重工上半年出口海工订单超 100 亿元,新签 12.5 亿元欧洲大单;明阳智能中标越南 1GW、菲律宾大型项目,新增海外订单 1.68GW。运输环节,大金重工自主研发的超大型甲板运输船年内下水,DAP(目的地交货)模式成为出口主流,物流成本降低 20%。
3、供应链瓶颈与利润再分配
海缆环节存在 40% 产能缺口,500kV 柔直海缆单价达 12 亿元 / GW(较常规项目提升 40%),东方电缆中天科技等头部企业订单饱满。安装船租赁价格飙升至 45 万美元 / 天,国内 2000 吨级船舶缺口达 20 艘,中国海油工程 “海洋石油 291” 号通过双臂吊具将单台风机安装时间压缩至 18 小时,效率提升 40%。

四、成本下降与经济性提升推动市场驱动转型

1、度电成本进入平价区间
随着 12-16MW 机组规模化应用,深远海项目度电成本较 2021 年下降 35%,广东、福建部分项目 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达 0.35 元 / 千瓦时,与煤电基本持平。漂浮式风电成本下降至 2 万元 /kW(较早期下降 80%),海南莺歌海 2GW 项目进入设备招标阶段,商业化条件成熟。
2、产业链协同降本成效显著
智能工厂将单台机组生产周期从 30 天缩短至 15 天,海缆企业通过 “大长度无接头” 技术减少施工成本 10%。此外,“风电 + 海洋牧场”“风电 + 储能” 等融合模式提升资源利用率,青洲五七项目通过 500kV 柔直输电实现海陆空间集约,综合效益提升 30%。
当前海风板块正处于 “政策驱动 + 技术突破 + 需求爆发” 的三重红利期,深远海开发与出口高增成为核心增长极。短期需关注 Q4 国内项目招标落地与欧洲 CfD 结果,中长期看好漂浮式技术规模化应用及产业链全球化布局
二、核心标的筛选:三大主线锁定投资机会
机构认为 2025 年风电设备投资转向 “结构优化 + 盈利修复”,重点三条主线标的:
1、国产替代攻坚线:
中泰证券聚焦主轴轴承,推荐新强联 —— 国内唯一实现 10MW + 主轴轴承量产,获金风、明阳验证,2025 中报扣非净利润增 496%,3 年产能拟从 5 万扩至 15 万套,国产替代空间大。平安证券关注叶片材料,看好 48K 大丝束碳纤维推动大兆瓦叶片涨价预期。
2、海风高端装备线:
平安证券推荐明阳智能(16MW 漂浮式风机试水欧洲,中标越南 1GW 海风项目)、东方电缆(500kV 海缆市占超 40%,海外订单占比 25%)。中泰证券补充海力风电,其导管架适配 50 米 + 水深,深远海市占超 25%,2025 出货量预计增 75%。
3、全球化布局线:
中金公司看好金风科技,海外订单 7.36GW,营收占比提至 28%,运维业务毛利率 40%。中泰证券推荐大金重工,蓬莱基地获 DNV 认证,2025 海外订单占 30%,随欧洲海风扩张有望提至 50%。
陆上风电方面,平安证券推荐运达股份,2025 前 7 月央企中标第一,在手订单 45.87GW,大兆瓦机型占比升至 85%,毛利率修复至 22%,盈利改善显著。
三、核心企业梳理(按业绩增速排序)

1. 新强联(300850)—— 国产主轴轴承领军企业

•细分领域:风电主轴轴承
•亮点优势:国内唯一实现 5MW 以上主轴轴承量产的企业,产品可适配 10MW + 大型风机,打破瑞典 SKF、德国舍弗勒的长期垄断;2025 年上半年向金风科技、明阳智能供货超 2 万套,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496%(从 1.2 亿元增至 6.9 亿元),国内主轴轴承国产化率从 2020 年的 5% 提升至 35%,其中 70% 份额由新强联占据。
•投资锚点:国内主轴轴承进口依赖度仍达 60%,未来 3 年公司产能将从 5 万套扩至 15 万套,毛利率有望从 35% 提升至 45%,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

2. 大金重工(002487)—— 海上塔筒 / 单桩龙头

•细分领域:海上风电塔筒、单桩(风机基础构件)
•亮点优势:在山东蓬莱建有全球最大单桩生产基地,产能达 50 万吨,可生产直径 12 米的超大型单桩(单桩重量最高达 2000 吨,相当于 3 架波音 747 客机重量);2025 年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长 214.3%(从 2.8 亿元增至 8.8 亿元),海外订单占比超 30%,主要来自德国、英国等欧洲市场,海外业务毛利率较国内高 10 个百分点。
•投资锚点:欧洲计划 2030 年海上风电装机达 300GW(当前约 80GW),公司已通过欧洲 DNV 认证,未来海外订单有望增长 50%,受益于欧洲海风建设高峰。

3. 海力风电(301155)—— 深远海装备核心供应商

•细分领域:海上风电桩基、导管架
•亮点优势:产品覆盖近海至深远海全场景,可为 50 米水深以上项目提供定制化导管架(可抵御 12 级台风),2025 年上半年为广东湛江深远海项目供货超 10 万吨;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长 90.61%(从 3.2 亿元增至 6.1 亿元),1-8 月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海风项目开工量同比增长 80%,带动公司出货量激增 75%。
•投资锚点:国内深远海风电占比不足 10%,规划未来 5 年提升至 40%,公司在深远海装备领域市场占有率超 25%,是行业扩容的直接受益者。

4、金风科技(002202)—— 全球风电整机龙头

•细分领域:陆上、海上风电整机
•亮点优势:全球累计装机量超 1 亿千瓦(可满足 3 个上海市年用电需求),主打的 12MW 海上风机单台年均发电量达 5000 万度(相当于 2 万户家庭年用电量);2025 年中报净利润 14.88 亿元,上半年海外订单达 7.36GW(较 2024 年全年增长 40%),覆盖越南、澳大利亚等市场;运维业务覆盖 1.2 亿千瓦风机,毛利率达 40%,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投资锚点:作为行业龙头,公司在全球整机市场占有率超 15%,海外业务扩张与运维业务增长将支撑长期业绩,抗风险能力较强。

5. 明阳智能(601615)—— 海上风电技术引领者

•细分领域:海上风电整机
•亮点优势:16MW 海上风机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半直驱技术较传统机型节能 15%(10 米 / 秒风速下年均多发电 100 万度),2025 年上半年中标越南 1GW 海上风电项目(东南亚最大单体项目);当前正推进漂浮式风机测试,未来可适配 100 米以上水深项目,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投资锚点:国内规划 2030 年海上风电装机达 150GW(当前约 30GW),公司海上风机市场占有率超 25%,技术优势将持续转化为订单优势。

6. 三一重能(688349)—— 陆上风电成本优化先锋

•细分领域:陆上风电整机
•亮点优势:6.XMW 陆上风机市场占有率超 20%,适配西北风电大基地项目(甘肃、新疆地区单台年均发电量达 3000 万度);通过智能化工厂(机器人焊接、3D 建模技术)实现生产成本降低 12%,毛利率较行业平均水平高 5 个百分点;2025 年上半年海外订单同比增长 40%,主要覆盖中亚、非洲市场。
•投资锚点:西北风电大基地规划装机超 200GW,未来 3 年将密集开工,公司成本优势显著,订单增长预期明确。
个人更看好是 大金重工、新强联、金凤科技
$金风科技,$大金重工(SZ002487)$

历次牛市回调的原因是 什么?有哪些特征?该如何应对? -202509@mavk-张 :  历次牛市回调的原因是 什么?有哪些特征?该如何应对? -202509  粤开宏观提供相关内容,还是值得大家阅读参考一下的。
一、历次引发牛市大级别回调的原因是什么?
上证指数作为 A 股最常用的宽基指数,与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关联紧密,因而本文选 用上证指数作为市场走势的观察标准。近二十年来,A 股出现过三轮较为典型的牛市。
第一轮上证指数由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