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斯莱斯公司是在1906年于英国的曼彻斯特成立的,原来汽车生意也是在体内的,但是因为公司60年代因为债务问题陷入困境,英国人又不愿意把皇冠宝石让给别人,所以国有化了,并把汽车引擎生意卖掉,目前是在BMW的体内。劳斯和莱斯两个人有明确分工,Charles Rolls是负责商业的,但悲剧性地在一次航空展殒命,享年32岁,Henry Royce负责整个东西,不注重营销和财务,注重工程优异(engineering excellence),曾经说过," Whatever is rightly done. However humble is noble." 公司最早是因为福特汽车出来,所以先造汽车引擎,然后在一战中开始造飞机引擎,又于二战开始制造喷气发动机(jet engine, gas turbine to drive the piston),正因此,一战以后是同时进入了商业和国防两个领域。引擎设计在二战中进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于是学去。目前公司50%营收来自航空,有宽体飞机50%的订单,30-40%的已部署的份额,因此未来份额还可以预期增加。每过4-5年都会需要一个全面保修,会把飞机降落,把引擎拿出来,带到劳斯莱斯的工厂,扒开做全面服务,更换里面很多的部件。 这个生意是典型的高价值,低通量(high value, low volume)的生意,这对规模的要求很重要,所以逐渐形成了双寡头格局,新玩家很难进来,因为初始投资和所需要承受的亏损实在太大。上面的业务里,核潜艇比较有意思,因为潜艇不能用燃气驱动,否则的话经常要浮出水面来换废弃物,而用核电做动力驱动可以保证核潜艇可以一个月接着一个月地在海底航行没有阻挠。小的模块化核电(small module nuclear)指的是可以用一块一块循序渐进的方式建造核电厂,模块化核电板块还不赚钱,事实上还在赔钱,但英国希望把6GW的capacity增加到24GW,或许整个市场是万亿美金市场,不过也有很多玩家进来,比如说Westinghouse,但因为市场前景大,只要10%的市占也会很不错了。 金融危机后,Trent 1000 (Airbus 330)出了问题,因为在设计过程中客户要求更改一些参数,劳斯莱斯照做了,结果涡轮出现裂缝,在那之后他们不愿意因为客户需求去改变参数,只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制造最好的引擎。一般来说引擎现在越来越多是单卖家(single sourcing)因为这样可以有更多前期设计上的交互,同时能实现更大规模的生产从而降低价格,对双方都有益。在疫情期间,管理层遵循 "Not to waste a crisis"的原则,把收入表上每一项都过了一遍,逐渐降低成本,现在更加高效。曾经的工业动态是,GE和劳斯莱斯都会砸很多钱在科技研发上,比如风能涡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未履约订单在新品出来之后都被取消,影响盈利能力。现在玩家们变得更加理性,从当前开始的五六年,科技研发并不多,因此玩家的自由现金流产生也会更加丰裕。行业发展的东风是中国印度有护照的不到人口的10%(国际旅游,宽体客机)。今年管理层希望减少负债,变成投资级评级。预期每年30-40亿英镑的自由现金流这几年,不过因为i历史上没有看到过很多FCF,阶段性还需要被保释,所以仍然是个show me story。
回头看,通用电气的资产负债表非常复杂(尤其是pension liabilities/defined benefit contribution),但$ROLLS ROYCE HLDGS(RYCEY)$ 的故事实际上可能更加简单一点,而自从那时候到现在的回报也比通用电气高很多。简单回顾一下。
2008-2010年劳斯莱斯开始做多元化尝试,进入海军,能源,功率,与核能四个板块,然后就碰到了油气下行周期,15年的时候换帅,Warren East上任。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多元化让公司无法聚焦主业导致了14-15年两年连续业绩下滑,但是经营利润率一直能维持在10%左右。劳斯莱斯的独家合约主要是和Airbus签(A350 XWB家族,A系列是劳斯莱斯的黄金小孩),与波音的协议相对较少,波音基本是通用电气的盘中餐,而且通用电气孤注一掷777和737,其中后者变成了商业航空中卖得最好的产品。
如果比较劳斯莱斯和通用电气的话,通用电气的经营利润率一直维持在18-21%之间,而劳斯莱斯在6-14%之间,行业里有句话,“通用电气是宝马,劳斯莱斯是本田”。通用电气在引擎上的投入周期很长,非常耐心,同时可以通过集团公司的其他板块平抑引擎板块可能产生的扰动。由于劳斯莱斯利润率更低,他们的研发周期和耐心不如通用电气,引擎没有那么好,燃油效率也相对更低,工程师的周转率更高,不是很容易留住人才,同时Precision Castparts的前高管反应他们经常会更改设计,很难“伺候”(不过也有Precision的人说通用电气太过于强势,对于供应链不断压价,让上游苦不堪言,而劳斯莱斯更多是伙伴关系,交流更深入同时更有战略性,我觉得两个侧面应该都是实情的一部分)。市占率角度,通用电气55%,普拉惠特尼26%,劳斯莱斯18%,不过劳斯莱斯只做宽体机,普拉惠特尼只做窄体机,两者在各自市场都是基本与通用电气双寡头垄断。通用电气有明显更大的装机基数,而这个巨大的装机基数不仅提供了可预判的服务流水,也让客户更安心为长期做打算投资。
油价低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行业里的人有两种说法,说是坏事的认为客户不会去买燃油经济价值更高的价格更高的新品牌,说是好事的人认为航空公司有更多的钱留下来去买飞机和备件。上一个周期通用电气和劳斯莱斯各自有特定的问题,所以很难拆开来评估,但我觉得航司的定价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后面那种看法可能未必权重比前者大。
换了管理层后,反而暴露出来了之前留下的问题,即2016年Trent 1000号引擎(用在波音787 Dreamliner)着陆后涡轮叶片(turbine blades)产生裂缝,这里侧面可以看到劳斯莱斯的工程能力确实是不如GE的。这对劳斯莱斯造成了声誉影响,同时订单去了通用电气那里,用了好几年,几十亿美金作为代价。如今劳斯莱斯逐渐回过气来,功率系统中的产品直接受益于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据中心需求,而窄体机引擎的尝试(尽管行业里有专家认为对他们来说已经太晚)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all modular nuclear reactor)可以看作看涨期权,市场情绪逐渐发生改变。民用航空这一边,未来成长空间还很大,所以可以拍高单的营收,低双的自由现金流增速(因为有经营杠杆),而国防这块也斩获颇丰,包括Bell的V-280 Valor是美国军方40年来最大的军方采购项目,B-52轰炸机的引擎更换,还有英国的核能,澳洲的潜艇,这些全部都是独家协议(sole contractor),向前看去,似乎都是好日子了... 公司2020年和2021年分别流出50,10亿美金的自由现金,不得不在底部发了25亿美金的rights-offering/供股造成股本稀释高达48%,还承担了60亿美金的净债务,好在新冠前基本没有什么债务,而这个债务则通过出售ITP Aero部门(一个西班牙的飞机引擎和涡轮部件制造商)来减少,9亿多美金的销量,卖了20亿美金,全部用来重组和还债,加上过去两年分别产生了6亿,15亿美金的自由现金流,目前负债降低到18亿美金,净债务/EBITDA不到0.5x,资产负债表已然不是问题了。
这个生意我觉得最好的理解方式是“保险”而不是“剃刀刀片”,其中保险部分,公司本质上是在承销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为客户提供10年以上的长期服务保证协议,如果不出什么问题,那么公司就不断收纳稳定的现金流;如果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帮客户进行维保。稳定现金流的贴现减去维保成本的贴现就是公司利润【再技术一点,这个叫做PBH(Power-By-The-Hour)合约,就是按照飞行的时间长度来收费,收来的作维保和部件更换。注意,就因为如此,加上公司主要做双走道和大型飞机统称宽体,主飞国际航班,所以新冠期间才那么惨。不过East卸任前用三年时间精简了10亿美金的固定资本投入,本质上也是为公司业务反弹做了铺垫,2023年恢复到2019年的85%,产生的自由现金流已经超过了2019年。因为功率更大,宽体机的PBH价格高于窄体机。】。有下游客户反应劳斯莱斯的定价有点高。不过整体思路是卖引擎少赚钱甚至不赚钱,通过服务(往往流水是OE销售的4x不止)来赚钱。
(数据来源: Google )
为什么红极一时的通用电气,如今会沦落到如此下场,是我们希望在文中探索的。
GE是做什么的...